第二百一十五章 鹿角的名片企業

阿部新,鹿角市本地人。1943年畢業於九州大學,48年進入秋田縣廳開始了自己的從政生涯。

截止今年,他已經在鹿角市度過了自己政治生命中的第37個年頭。

農業會長、花輪町長、地方經濟課長等等不一而足。

今年也是他第二次擔任鹿角市市長之職,而61歲高齡的他,此刻正畢恭畢敬的跪坐在白川楓面前。

“白川桑,您真的打算在鹿角町開設白川電器分廠嗎?”

老實說阿部新從農協那裏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就認為這是謠言。

以白川電器的體量及市場目標,應該瞧不上鹿角市這樣的地方。

哪怕它的創始人就生於鹿角,長於鹿角。

畢竟資本逐利,這是天性。

作為市長的阿部新,見過太多這樣的事情了。

而且鹿角這樣的地方……,也實在沒有什麽吸引力可言。

不過昨天白川楓主動的一個電話,讓他徹底不淡定了。

於是今天不顧外面大雪初停,等不及的他和農協的人聯袂來訪。

“阿部桑,我生於此,長於此。

如果能為家鄉的發展做一些自己的貢獻,那麽白川自然義不容辭。”

呃,白川楓的一番慷慨陳詞,讓昨天腹誹過他的阿部新有些臉紅。

“白川桑的高節,令人嘆服不已。”年長的阿部新羞愧的同時,索性再次拜了下去。

“阿部桑,不必如此。”白川楓伸手虛扶了一把。

順勢起身的阿部新,擡起頭目光灼灼的盯著白川楓。

“白川桑,不知您對分廠有何規劃,鹿角必定全力以赴。”

阿部新已經打算好了,只要白川電器能來。那麽鹿角要地給地,要人給人。

而關於耳機分廠,白川楓肚子裏也已經有些腹案。

於是他把此前和藤山村長商量過的,在細節方面做了補充,又向阿部新闡述了一遍。

大致鹿角這裏的分廠,設置五條生產線。

因為耳機生產難度較低,月產量規模十分可觀,所以多了也不必要。

算上東京那裏的產能,應該基本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而且在白川楓的計劃中,以後東京生產的耳機專門用來出口海外市場。

正好那裏緊鄰川崎港,出口非常方便。

至於鹿角這裏生產的耳機,則用來滿足本土的市場需求。

鹿角地處東北內陸,向北可以把貨發往青森和北海道。

向南,通過秋田港也可以把貨運往福岡、兵庫一帶。

走內陸可以直抵福島、櫪木、東京這些主要都市圈。

總的算下來,在運輸上非常便利,沒有任何問題。

甚至比起原本的東京工廠,以後鹿角的工廠無論是人工,還是運輸費用,都會大幅降低。

這也是很多大企業,把工廠從東京外遷的原因。

除非必要,否則次一級的城市,無論是人工還是政策都有優勢。

降低生產成本,永遠是企業經營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重中之重。

雖然暫時只有五條生產線,但是阿部新聽了,卻是心花怒放。

五條生產線僅車間工人,少說也要有好幾百號人吧。

再算上其他部門,超過五六百人應該問題不大吧。

五六百人呐,這麽多的就業崗位,對於鹿角市來說簡直是超級大禮包。

要知道此時整個鹿角市才多少人?

1980年,鹿角市算上山村裏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總人口大概在五萬人左右。

去掉沒有勞動力的老人和小孩,還有被土地捆綁的農民。

五六百人已經可以解決鹿角市中心,大半無業人口的就業問題了。

是的,鹿角市雖然人口不多,但也不乏整日遊手好閑的年輕人。

他們大多沒什麽學問,又不願意離開家鄉,去大城市打拼。

於是只能留在當地做些短工,或者幹脆待在家裏啃老,又或者成群結隊混跡街頭。

但如果白川電器的分廠落地,那麽這樣的情況將大有改善。

不僅解決了無業人口的就業問題,那些原本打算離開東北老家的年輕人也會留下來一部分,繼續為鹿角的發展出工出力。

所以阿部新此刻的心情別提多興奮了,初期就能提供這麽多的就業人口。

那麽以後再發展一段時間,規模豈不更加喜人?

工廠帶來的就業人口,除了直接提供就業崗位。

附帶的經濟效應,一樣不可小覷。

工人有了收入,自然也會消費。那麽連帶著鹿角其他行業,都會有所發展。

你看雖然只是一座小小的分廠,但是對於鹿角市來說,卻是盤活了全市的經濟。

“白川桑,其他的鄙人不敢保證。

但以後白川電器就是鹿角市的名片企業,所有能申請的優惠政策,鹿角役所一定全力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