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CD-ROM

白川楓來富士通是看自家芯片,在電腦上的表現如何。

不過在了解了一遍當前年代電腦的相關配置後,他卻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無論是漢字ROM卡,還是軟盤等配置,全部是屬於外接設備,也就是後世常說的外設。

為什麽在未來這些外設全部被集成於電腦主機內,此時卻被分開作為配件單獨售賣?

原因就是因為它們的售價太高了。

漢字ROM卡在以後一款輸入法就可以搞定,但現在卻只能通過把它做成硬件設備,來實現這一功能。

而一張漢字ROM卡的售價高達3萬日元,比電腦的核心配件芯片還貴,占電腦總售價的四分之一左右。

就這HAL研究所的價格還算便宜的,據白川楓所知NEC那裏準備開發類似的硬件,售價很可能超過4萬日元。

如果把漢字ROM卡集成到電腦主機內,其售價將憑空提升20%~30%。

可想而知,本就高昂的電腦售價,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而軟盤那就更了不得了,一個軟驅加一張軟盤,價格是18萬日元左右,比電腦還貴!

如果作為主機的標配件而提供,這意味著整套設備的價格要飆升至30多萬日元。

這價格別說普通用戶了,就連白川楓都覺得不可思議。

所以無論是漢字ROM卡還是軟驅這些,只能作為外設選配件而存在。

但由此也可以發現,如今的電腦硬件嚴重拖累了計算機發展的速度。

一張幾百KB的軟盤價格都快趕上電腦了,簡直難以想象。

計算機作為信息技術發展的核心推動力,作為互聯網誕生的基本組成單位。

數據及信息的交流、傳遞、共享,才是它應該承擔的職責。

也只有這樣計算機技術才會不斷進步,更便捷人們的生活。

在這其中軟盤這樣的數據存儲設備,就分擔了一部分信息交流的責任。

但是其高昂的售價,很顯然會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

別說信息傳遞推動技術進步了,現在的軟盤就是奢飾品,有幾個人普通人會買。

嗯,為了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白川楓覺得有必要搞一搞便攜式存儲設備的開發。

唉,說到底,還是價格、市場太香了啊。

一台軟驅幾百美元,這就是明著搶錢!

白川楓表示這種不要臉的行當,他一定要親自下場好好批判一番。

資本主義,果然大大滴的壞,每一個毛孔都在流著鮮血。

咳~但這鮮血也散發著金錢的味道。

那麽白川楓這裏有什麽技術和存儲相關呢?

答案是CD,或者再換個說法,光盤!

在世人的印象中,CD一直是音樂的代名詞。

聽到它第一聯想到的,要麽是存儲音樂的CD盤,要麽是播放音樂的CD機。

但CD其實是一種存儲格式,音樂只是它所存儲的內容之一。

除了音樂格式CD-DA,還有CD-R、CD-I、CD-ROM等一系列的延伸格式。

當然現在這些延伸格式還未面世,因為索尼把重心都放到了音樂CD格式上。

畢竟這是大賀典雄開發CD技術的最初目的之一,也因此在索尼不遺余力的推動下,CD和音樂幾乎捆綁在了一起。

世人之所以對CD有這樣的標簽化印象,索尼的推廣是最主要的原因。

但白川楓卻沒有忽略CD在其他的領域的應用,比如在千禧年之後依舊存在的光盤。

這也是他在看到軟驅之後,想到的和存儲相關的另一種媒介,CD-ROM。

這種格式SIC已經潛心研究了近兩年,如今更是接近尾聲,曙光在望。

當初白川楓之所以決定開發這種CD格式,就是看到了它作為另外一種存儲格式的潛力。

於是索尼繼續悶頭在音樂CD上下功夫,但白川電器這裏除了音樂,對CD在其他領域的延伸探索也沒有停下。

如今對比軟盤之後,白川楓突然發現,光盤或許也大有可為。

為什麽?按照如今的規格,一張光盤的容量大概在700MB左右。

是700MB,不是700KB,這相對於軟盤的容量來說絕對是降維打擊。

更關鍵的是光盤的制造成本絕對比軟盤便宜,因為它的主要基材是塑料,只有表面鍍層會用到一些稀有材料。

但是薄薄的鍍層所用的材料有限,所以在成本上天然就比軟盤要低廉的多。

不過CD-ROM光盤也有一個缺陷,那就是它只能讀取信息,不能擦寫或者修改信息。

而軟盤既可以讀取,又可以寫入信息,這是它的優勢之一。

盡管如此,白川楓依舊覺得CD-ROM大有可為。

只作為存儲媒介來說,CD-ROM的應用前景仍然十分廣泛。

數據庫、文本圖形資料、軟件等等,都可以塞進ROM光盤中長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