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牽扯

為什麽富士通這裏聽說了日立和三菱電機的人被抓後,會如此緊張?

那是因為富士通的兼容機和IBM的某些技術,也有一點點關聯。

在六七十年代,全球的計算機市場基本都集中在了商務領域。

那時候還沒有個人電腦的概念,更別提相關的微機市場了。

不過雖然計算機發展緩慢,但是在商務領域其已經得到了大量的應用。

其中IBM的大型機,幾乎占據了全球70%以上的市場。

所謂的大型機,通俗的說就是公司內部共用一台服務器,共用一台存儲系統。

然後企業的員工通過各自的操作端口,把公司需要處理的數據或者信息,匯總到大型服務器進行分析。

這就類似於一個局域網,區別就是員工操作的電腦不具備處理功能,那只是一個輸入端口。

所有的數據匯總到大型機的服務器之後,再由服務器集中處理。

這一套系統就是大型機,它在某種程度上替代了員工每人一台電腦的配置要求。

從公司的使用成本角度來考慮,一台大型機的費比N台個人電腦要廉價的多。

所以在商務領域大型機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尤其是銀行、保險公司、航空公司、鐵路系統、政府機構等需要大量運算的企業,他們是大型機最大的客戶。

既然需求量大,又前景廣泛,那麽小日子發揮傳統藝能也就不是什麽意外的事了。

從70年代開始,霓虹這裏在通產省的組織下,開始大力向IBM進行學習。

學習什麽?當然是IBM的大型機制造。

通產省把國內六家有計算機業務的會社集中在一起,為他們為提供大量的研發資金以及政策上的支援。

並把這六家會社劃分成了三組,針對米國不同的大型機公司開始定向學習。

其中日立和三菱一組,他們學習的對象就是IBM。

富士通和夏普一組,他們的學習對象是米國的Amdahl公司。

這家公司是IBM最大的競爭對手,富士通為了謀求其計算機技術,甚至一直在想辦法入股Amdahl公司。

而被通產省組織起來的這幾家公司,除了發揮傳統藝能,進行逆向工程。

另外一種研發大型機的手段,就是通過IBM在日本的代工廠,來實地介入大型機的生產細節。

在霓虹政府不講武德的支持下,經過十余年的努力,IBM全球70%的大型機市場現在被壓縮到了50%左右。

而這其中最大的獲利者就是日立和富士通,他們是霓虹最大的大型機制造商。

不過近年隨著IBM的技術不斷升級,日立和富士通他們仿制其大型機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大型機不單單有包含硬件設計,它還是一個軟硬件相結合的有機整體。

大型機必須使用專門為其量身定制的軟件包、編譯系統和操作系統才能流暢運行。

這是一個非常封閉的生態系統,只有硬件沒有軟件,日立和富士通他們生產出來的兼容機一樣白瞎。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封閉性,大型機才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深受企業信賴的特征。

最便宜的大型機都要20萬美元起步,這種高附加值的產品其利潤自然也不低。

所以哪怕遇到了些困難,日立他們也不會放棄這部分利潤。

就像IBM去年新推出的3081K大型機一樣,處理器的架構及編譯系統全部升級,安全性大大提高。

而一直以IBM大型機為原型,制作其兼容機的日立就急了。

無法破解其編譯系統,及處理器架構,單靠日立自己要3年左右才能生產出自己的兼容機。

這麽長的時間,IBM的大型機都已經叠代兩三次了。

所以日立和三菱在偶然得到IBM的3081K大型機的前十卷技術資料後,才會如獲至寶。

而因為只有一半,內部又急切的想推出IBM對應的兼容機型。

日立和三菱才鋌而走險,想利用IBM內部關系,竊取剩下技術資料的想法。

神奈川工廠的廠長如此輕而易舉的相信FBI的釣魚人員,就是因為內部迫切的需要IBM剩下的資料,去開發自家的兼容機。

而火急火燎的日立和三菱,也被IBM和FBI聯合下套並抓了個人贓俱獲。

作為學習聯盟的一員,富士通這裏聽到消息之後,緊張的不行。

按理說富士通和夏普學習的對象是Amdahl,似乎和IBM沒什麽關系。

但是自己的事自己清楚,富士通的兼容機在設計上也大量參考了IBM。

硬件就不說了,甚至很多軟件都是在模仿IBM的設計。

間冢道義就知道,自家大型機的處理器架構和IBM的就有些雷同。

而時田隆二也十分清楚,富士通的兼容機上很多接口和IBM都是通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