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瘋狂的人

北都銀行狂賺42億美元的新聞,不僅登上了霓虹各大媒體的頭條。

甚至這一則消息,都驚動了霓虹政府。

42億美元啊,這是什麽概念。

要知道從九月底到十月初的這幾天,五國央行聯合才砸出去27億美元。

這當然不是他們全部的外匯儲備,但是這個數字在85年已經足夠大了。

結果你小子,這幾天摟回來的利潤比我們花出去的錢還多,這簡直太過分了。

然而霓虹政府卻還不能說什麽,因為北都銀行和第一勸銀他們一起行動,響應了五國政府的號召,在外匯市場上一律買美元跌、日元升。

這妥妥的友軍嘛。

至於42億美元,割的也是外匯市場的韭菜。

而這年頭外匯市場幾乎沒有散戶,玩家都是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實力機構。

所以韭菜不是本國的普通百姓,五國政府也不能說什麽。

悄悄嘀咕了幾句,歐米國家也在報紙上刊登了“霓虹北都銀行100倍杠杆奇跡”之後,這件事就算告一段落。

甚至米國的某些報紙,大肆鼓吹美元未來貶值的必然趨勢,儼然把北都銀行樹立成了典型。

目的就是號召更多的投機客站到五國政府這一邊,持續對美元進行降溫。

霓虹這裏自然更不用說,北都銀行的大名算是徹底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存在。

尤其是一些金融機構同行,內部都在分析這次北都銀行能豪取42億美元的原因。

這種風氣也帶動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去投機外匯市場,去繼續炒高日元。

當然也不是沒有經濟學專家,批評北都銀行的不理智行為。

作為以儲蓄業務起家的銀行,市場投機行為萬萬要不得,這是對儲戶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

如果這次豪賭失敗,那麽最後受傷的一定是信任它的儲戶。

然而歷史只會記住勝利者,北都銀行大賺42億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就是9000億日元的利潤。

這個數字掩蓋了一切的批評與指責,人們瘋狂的追逐勝利者的腳步,稱贊它的獨具慧眼與無敵的身姿。

再加上後來北都銀行發了一份澄清公告,作為本金的3億美元大多來自於白川控股的委托。

這次外匯市場的操作,沒有動用一絲一毫的銀行本金。

作為媒體報道的主角,北都銀行也只是賺了一筆不菲的手續費而已。

於是最後一點的批評與指責,也消失在了數不清的贊譽中。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北都銀行在全霓虹各地的分行門前都排起了長隊,後台的服務電話也被熱情的民眾打爆。

他們找北都銀行就一件事,那就是開通外匯賬戶,然後委托北都銀行進行外匯操作交易。

42億美元啊,誰不眼紅。

作為普通民眾他們沒有其他發財的途徑,但是北都銀行的這次操作為他們指明了方向。

42億美元他們不奢望,但如果只是把手中的錢翻個倍,那也是極好的啊。

而對於大量找上門的客戶,北都銀行接不接呢?

接!為什麽不接,往後幾年金融業可是霓虹的支柱產業。

北都銀行不接,其他銀行也會接,沒道理把客戶往門外推嘛。

不過北都銀行只接委托,但是具體買進或者賣出的決定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則由客戶自己做主。

經此一役,北都銀行的用戶數量猛增,一躍成為了霓虹最炙手可熱的銀行。

白川楓多年的夙願,這次借助廣場協議的東風,總算完成了華麗的蛻變。

不過說到白川楓自己,最近的他隱隱有了“霓虹巴菲特”的名聲。

北都銀行澄清了本次杠杆交易的背後主顧,“白川控股”幾個明晃晃的大字,那麽的顯眼。

就是再無知的人也知道,這是他白川楓的產業。

那麽42億美金最後落到了誰的口袋裏,自然不言而喻。

其實按道理,北都銀行是可以不公開背後外匯交易的委托對象。

但無論是北都銀行,還是白川控股,都是白川楓的,公不公開沒差。

最後兩家溝通了一下,索性由北都銀行對外發布公告,以減輕外界的批評壓力。

畢竟這種事情瞞不住,至少第一勸銀和野村那裏就知道,最後的獲利人是誰。

於是白川楓的名字再次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並且搖身一變由知名企業家化身成了金融大鱷。

這次外匯市場的一系列操作,太有傳奇性了。

3億美元的本金,撬回來了42億的回報。

這簡直就是搏一搏,單車變勞斯萊斯的典型代表嘛。

而且金融市場的利潤可都是現金,那和資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即使你讓市值排名第一的豐田,一次性拿出42億美元,那也是無比費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