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變革

由大藏省和內閣牽頭的針對長銀的整備計劃,第一次幾方只是淺嘗則止就擱置下了討論。

看得出來,無論是大藏省還是內閣,他們其實都非常糾結。

一方面痛恨長銀這個害群之馬想讓其自身自滅,一方面又狠不下這個心。

畢竟長銀曾為霓虹的經濟發展提供過莫大的助力,它在國民和政府心中的地位,本身就高出其他銀行一截。

另外大藏省和內閣也擔心如果放任長銀破產,可能動搖霓虹金融經濟的根基。

現在各大銀行都在拼命維持自身債台不倒,如果長銀崩潰,那麽很可能引起連鎖反應。

大堤只要產生一個決口,那麽崩塌之勢就不可阻擋。

所以大藏省無論如何也不敢放任長銀不管,也才有了這次召集幾方商討所謂的長銀整備計劃。

但一圈談下來,顯然最終結果各方都不滿意。

瑞銀因為長銀的壞賬不被公示而憤怒離場,他們畢竟是外來戶,資產不透明的收購很可能有大坑等著他們。

住友因為有心無力,所以象征性的出了一次價後也起身告辭離開。

北都銀行倒是拿出了切實的收購計劃,看得出來考慮的也很周全。

但是一想到偌大的長銀,在國際上都很有份量。如今卻被如此賤賣,大藏省內心就十分不甘。

因此他們收下了北都銀行的計劃,卻並沒有對此表態。

白川楓知道這是大藏省還想奶一波長銀,後續的事情發展也正如他所料。

在他們幾方私下碰面之後沒多久,十月份國會就特批了一筆10萬億的救濟金,準備投入到銀行業的救濟中。

算上之前大藏省自己撥付的資金,這筆救濟金合計12萬億。

當媒體獲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很多人一度以為自己聽錯了。

這個數字太小了,和五十多萬億的不良資產相比,幾乎忽略不計。

然而就是這筆錢,很多人依舊表示反對。

經團聯會長,也就是財界總鯉永野健在記者發布會上表示。

“如果要申請國家支援,那麽銀行如果不認真的將工資等相關經營信息公之於眾的話,將無法得到社會的認同。”

一直以來霓虹大多數銀行對職員的薪資都予以保密,哪怕是興業、第一勸銀等有國資背景的銀行也是如此。

而在當下金融業的薪資可比制造業多的多,只不過外界一直不知道而已。

經團聯的職責之一是調查各行各業的平均薪資,然後整理成《定期工資調查報告》發布。

你銀行業想要得到國家資金的幫助,那麽你基本的經營情況總得公開吧。

不良資產有多少,申請的國家資金用在何處,員工薪資又是多少。

這些都需要明明白白寫出來,否則你拿了救濟金都給高層發工資了,那還救援什麽?

民眾一聽也立即附和永野的觀點,他們本來就對銀行十分不爽。

土地價格是你們擡,現在大家這麽慘都是你們的原因。

結果你銀行自己還可以申請國家支持,那麽誰來支持我們?

民眾決定不了國會的救濟計劃,但銀行的錢花到哪裏去,總要交代一下吧?

然而再一次裝死的大藏省,壓根就沒對這些問題回復,那銀行一方自然就更不可表示什麽了。

在大藏省看來霓虹金融業已經岌岌可危,哪有功夫理屁民的叨嘮。

於是12萬億資金快速通過審批,分發到幾十家中大型銀行賬戶上。

不過因為二十幾家銀行太多,最後真正攤到每家銀行頭上的只有幾千億日元。

作為大藏省恨鐵不成鋼的長銀拿的最少,只有1800億日元。

而對於大藏省的這波撒錢行為,媒體基本不看好。

在他們的報道中,這不過是對銀行業“最後的續命術”罷了。

畢竟和近60萬億的不良資產相比,這點錢太過微不足道。

白川楓在得知長銀的救濟款後,更是微微一笑,看來大藏省也準備放棄長銀了。

時間來到年底,很快又進入了93年。

距離泡沫起始,已經過去了快三年。

前兩年因為直面泡沫破滅,受到沖擊的大抵是證券和房地產業。

但是經過了兩年多的傳導,泡沫崩潰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開始深入普通人的生活。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會社福利大大減少,且工作越來越不好找了。

一群剛剛從機場出來的年輕女孩們,說笑著向便利店走去。

她們度假剛回來,準備去買兩本招聘雜志,然後找一份工作繼續上班。

是的,黃金時代的霓虹大學生那可瀟灑的很。

他們在生活方式上,已經無限貼近於歐米國家。

一般畢業後先找一份高薪工作上個一年半載的班,然後就辭職出去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