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欽天監內,黑龍台中

按照歷朝歷代的規矩,皇城之內不會再有比太和殿更高的建築。

畢竟,天底下誰能比聖人還高一頭?

這既不合規制,也不合禮法。

但那位定鼎天下的聖人,向來不按常理做事。

特地於開國之初,耗費內庫三分之一的銀錢,在皇宮外城建起了一座四十九丈高台,以“社稷”二字命名。

再設立欽天監,召集天下術士,引入其中。

要知道,布衣出身的陛下最為厭惡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之事。

卻為此大費周章,消耗巨量的人力物力,可見其重視!

是以,覆壓數百裏的天京雄城。

唯有一處地方,可以高過太和殿。

俯瞰內外,縱觀全局。

那便是欽天監的社稷樓。

今夜,醜時末,接近寅時。

九重高的社稷樓內,第四層當中。

一張寫了十九個字的字條被卷入竹筒,投進托盤的一方木盒。

隨著機括啟動,巴掌大小的木盒順著滑道一路直下,送到一層的年輕屬官手裏。

後者取出那枚兩指長寬的青綠竹筒,把卷起的字條舒展開來,然後振聲喊道:

“氣運有變!有陰德厚重之人顯露端倪!速速查明!”

這時候,正逢天光將亮未亮。

欽天監內值夜的幾位屬官,要麽趴在桌上打瞌睡,要麽躺在書堆內神遊物外,都被驚醒、驚動過來。

“什麽情況?”

“陰德厚重之人?哪裏冒出來的!”

“幾層樓來的消息?四層?難得啊!”

“我記得上一次驚動四層樓的靈台郎,好像是涼國公府家的一位義子。”

“那人是狼顧之相,靈台郎有言,興許日後能成中上命格,跨海夜叉,又是一位兵家種子。”

霎時之間,議論紛紛,熱鬧非凡。

接到傳信的年輕屬官沒理會同僚的閑談,直接飛奔出了值夜的辟邪殿,往通會殿匯報而去。

四層樓靈台郎發下的條子,無論內容為何,必須交由內閣、呈於太子殿下。

欽天監內,除去常年待在九重樓頂修行的監正之外。

其下分別有左右主簿二人,位居八層。

負責收羅天下見聞,擬定潛龍、幼鳳兩張榜單。

再就是春、夏、秋、冬四位正官,駐守六、七兩層,時刻觀測景朝萬裏山河的龍脈走勢和氣運變化。

最後,三、四、五層為挈壺郎、靈台郎、秘書郎,分管推算吉兇、記錄天象、歸档卷宗等雜事。

至於一、二層就沒什麽好說的,都是跑腿辦事的年輕屬官。

很快,通會殿那邊早已熄滅的燈火重新亮起。

當值的官員披著外袍,爬起來寫著公文。

等到早朝時分,這道折子就會出現在內閣,最後給太子殿下過目。

至於怎麽查明此人,之後又怎麽處置,那就不是他應該關心的事情了。

“陰德厚重,那就是好苗子,尤其是佛門、道門,最喜歡這種深受上天鐘愛之輩。”

當值的官員邊寫邊想。

古書記載,萬古之前的仙佛大能,其修持的重要一部分,就要歷經劫難,積累功德。

這“功德”二字,就是善功、陰德的意思。

陰德深厚之人,天生便有福緣,有際遇。

若早個幾千年前,百家還未尊武之時。

落在佛門,為佛子,可證果位。

放在道門,為道子,可成陸地神仙。

只可惜,如今是末法之時。

仙佛絕跡,神話隕滅,獨留下武道一途以供後來者攀登。

身具陰德的大材,充其量做個文臣武將,封侯拜相。

走不了成佛成仙的通天路。

……

……

這一邊,欽天監鬧出了大動靜。

另一頭,黑龍台也不太平。

剛過卯時,日出破曉,一騎快馬就從外城懷仁坊直奔內城西華門大街。

背後插著獵獵招展的黑龍旗,守城的官兵看到壓根就不敢阻攔,連忙疏散過路行人,任其飛速通過。

這可是位於南、北鎮撫司衙門之上的黑龍台!

連監國治世的太子殿下都無權直接過問!

“快馬傳信,不知道發生了何等大事……”

“怕不是百蠻犯關?沖擊九邊?”

“凈瞎說,都太平這麽久了,譚大都督都給調了回來,朔風關都安穩了,可見咱們已經把那幫化外之民給打服了、打怕了……”

黑龍台的一騎快馬大清早入城,弄得聲勢不小,引來許多無來由的胡亂猜測。

片刻後,那名緹騎把北鎮撫司的緊急文書按時送進衙門,交到一位輪值的千戶大人手上。

“死了一位百戶,還是死在天京城裏頭,這要怎麽交差?北衙的敖指揮使那邊怎麽說?”

一位貌不驚人的中年男子坐在上首,身著金線織就的威嚴袍服,肩頭至胸間繡著雙翅閃亮、頭頂火珠、目如日月的大鵬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