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二龍要相見,燕王白行塵

異族入關,於這部三千年新史上,只發生過兩次。

最近的一次,自然是百蠻皇朝。

他們以重騎鐵蹄縱橫天下,踏破城關,占據中原。

歷經五世十一帝,把持社稷神器。

因為不得正統人心,致使烽煙四起,群雄割據。

但從後世的眼光來看,真正葬送百蠻皇朝國運的。

並非聖人,也並非紅巾義軍,而是域外四尊的肆虐爪牙。

當時,百蠻內部紛雜,部族眾多,山頭林立。

再加上窮兵黷武,連年征戰,導致一朝氣數日益減少。

皇族為求鎮壓國運,集合萬眾香火,供奉長生天神,孕育本我元靈。

結果卻被奇士和怒尊做局設計。

悄無聲息將長生天神,腐化成了一頭大魔。

險些作為化身容器,迎接怒尊降臨。

打破絕地天通,放開仙神禁制!

百蠻皇族見勢不妙,為此活活獻祭半數之多的宗親。

催動九十九道龍氣禁法,放逐大魔,填平虛空!

爾後,元氣大傷,再也無法鎮壓府州各地,揭竿而起的紅巾義軍。

只能坐看十幾路豪雄聲勢壯大,從此失去大勢。

再往前追溯,便是盛朝崩塌四分五裂的漫長亂世。

那時候,正值大盛崩塌,八王爭鼎,征戰不休。

各方為了奪取龍脈,縱容外族劫掠,勾結化外之民。

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但最後誰也沒有得到龍脈認可。

反而把中原大地弄得糜爛不已,億兆百姓流離失所。

這兩次異族入關,都釀成了滔天大禍。

以殺戮為樂,以奸淫為戲,以殘暴為威,由此催生大量的四神爪牙。

那段活人被視為牲畜,兩腳羊的黑暗時代。

用“千裏無雞鳴,白骨露於野”來形容,絕對不過分。

就連史官都不願回顧,每每翻過便會涕淚俱下。

“原來國運氣數,與宏圖功業相關。”

紀淵恍然大悟,感覺很長見識。

難怪古往今來的帝王將相,個個追求開疆拓土,四海一統,天下升平,萬邦來朝。

唯有這樣的不世之功,才能鼎立基業,增厚國運。

“所以太子監國二十年,雖有威望,卻無威權,有部分原因就是沒有建功立業,

不如燕王殿下衛戍九邊,來得矚目。”

李姓冬官膽子頗大,言談無忌道:

“自古以來,能夠壓服一座皇朝的雄偉帝王,

無非就是開國太祖、守成之君、中興之主這幾等。

太子殿下是第二種,他的威望天然遜色於聖人。

想要徹底確立儲君之位,必須立下潑天大功,

才能令其他幾位藩王,以及文武百官心服口服。

權術之道只能禦下,卻無法服眾。”

紀淵眉頭微皺,頷首贊同。

也許,這就是白含章蟄伏二十年,至今才開始展露崢嶸的原因。

這位太子殿下需要一個合適的機會,以及發難的理由。

否則,那些算是長輩的淮西勛貴,以及跟著聖人出生入死的邊關武將。

如何能容忍,一個想要對付自己的嫡長皇子,獨掌大權,成為儲君?

“國運氣數,是否也跟群臣有所牽扯?”

紀淵細細咀嚼醬牛肉,隨後好奇問道。

他記得清楚,凡是入品的景朝官員,發放的官服蘊含龍虎氣。

有著震退邪祟,驚懾陰魂的效果。

“那是自然,為官,便等於成了朝廷的一員,可謂榮辱與共。

尤其兵家和儒家,他們皆為入世的道統,避不開的。”

李姓冬官仰頭飲盡滿葫蘆的好酒,回答道:

“像兵道武修有上、中、下九道外景氣象,比如‘兵主’、‘人屠’之類。

都需要彪炳戰功,攻城拔寨。

甚至於統率百萬大軍,打贏滅國之戰,才能摘取得到。

而書生,求的是修身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入朝出仕,施展抱負,或為幕僚,出謀劃策……跟國運氣數牽扯最深。

其余的佛道兩家,相對而言要避世一些。

前者要的是果位圓滿,成佛作祖;

後者則是長生不死,與天同壽。”

紀淵了然,點了點頭。

像他這種官居五品的朝廷命官,除非摒棄名利,斬斷塵緣。

不然的話,縱使遁入空門,也是六根未凈,難有什麽大成就。

“帝王功業越大,國運越強,便能永載史冊。”

李姓冬官似乎有些醉意,伏首趴在幾案之上,嘟囔著道:

“具體有何好處,沒有誰知道。

只曉得每個成皇稱帝的人間至尊,最大的願景,

就是像慶皇、炎武、盛宗那樣,位列萬古史書的最高之處。

相傳,立下宏圖大業的帝王,可以登天封神,死後長生……其中的真假,我也難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