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箭裂虛空,刀王莊少主

那支無極箭去勢洶洶,分化三道刺目流光,撕裂粘稠夜色,遁入深邃虛空。

其聲震天動地,宛如雷音大作,轟鳴席卷方圓四五十裏地!

手持撼天弓的紀淵,清晰地感應到【出離生死】這條紫色命數,已經發動。

只不過最終落到何處,斬斷什麽樣的因果,卻是難以預料。

“山道之南,是一支鏢局……不遠處的破廟裏,有一夥內訌的強人……最後一道箭光射得太遠,竟往浮雲山而去!”

紀淵眼簾低垂,那縷附著於箭身的心念,如同鏡中花、水中月,逐漸倒映而出。

……

……

山道之南,一處背陰的小坡,點點篝火照亮四周。

陸總鏢頭與幾個本事過硬的老資歷鏢師坐在一起,討論行進的路程。

約莫十幾輛押貨的板車、乘坐的馬車圍攏成一圈,好像擋風的墻壁。

外邊則是兵器不離身的趟子手和雜役,以及八九個輪流放哨的夥計。

這樣一來,倘若有綠林的響馬、占王的匪寇想要劫鏢,沖下山道。

鏢局第一時間就能察覺,憑借車馬為護欄,不至於被沖散陣型,淪為待宰的羔羊。

由於景朝馬踏江湖,破山伐廟,將那些曾經盛極一時的武林世家、豪強大族連根拔起,幾乎剿了個幹凈。

懾於朝廷法度,還有各地府州官衙對於亂禁遊俠的大力打壓。

使得那些以武傳家的門第,如今能夠做的正經營生,實在少之又少。

開鏢局,便是其中首選。

這個行當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主要講究一個門路廣、關系深、名聲大。

最早叫做“標行”,做的是“收人錢財、替人消災”的私下買賣。

後來太子監國,東宮扶持商賈貿易。

各種銀號、商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於是,“標”變為“鏢”,鏢行應運而生。

前面的“金”字旁代表十八般兵器,後來的“票”指銀號財物。

所謂的“鏢行”,就是以武護財保證平安。

鏢局會將做買賣稱為“走鏢”或者“出鏢”,按照腳程遠近、貨物價值,收取不同成數的“鏢利”。

商量妥當之後,還要簽訂“鏢單”,上面注明起運地點、商號、貨物種類、總共數量、鏢利多寡等等,請官衙蓋印,作為公證。

經過這些手續,一筆買賣方才算是敲定!

其中還分為“信鏢”、“銀鏢”、“糧鏢”、“物鏢”、“人身鏢”等等。

像是那種名動一府的大鏢局,甚至能夠為縣衙、州府運送朝廷餉銀,可見其實力雄厚。

“咱們這趟走的是仁義鏢,既不能太招搖,也不好摸黑走夜路,

各位平時顧著點,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別在家門口栽了跟頭!”

陸總鏢頭壓低聲音,認真交代道。

行當規矩,歷來走鏢有三種路子,一是威武鏢,在押貨的車馬上插一杆大旗,寫明鏢局名號、鏢師名字。

然後派趟子手長槌打鑼,扯起嗓門喊號子,這叫亮鏢威,那些攔路剪徑的山賊土匪,曉得厲害便不會再阻擾。

這是大鏢局常用的方法。

二是仁義鏢,下半旗,過山喊號,進關敲鑼,見人要給買路錢,意思是買賣不成仁義在,互相行個方便。

普通的鏢局多半如此。

靠賣情面、說軟話賺點小錢。

三是偷鏢,某一夥占山為王的綠林響馬,亦或者結寨劫財的強人大寇卡住前路,只能悄摸不作聲,馬摘鈴、旗放倒、車軲轆打油,趁著夜色偷偷過去。

陸總鏢頭這一趟從安陽府出發,途經數州之地,將八車銀貨押到大名府。

這是一筆大買賣!

從中可得近萬兩白銀的豐厚鏢利!

足夠鏢局關門歇業吃個一兩年!

所以走得也比較小心,攏共裝了十五板車,其中半數為糧食,將銀貨混在其中。

既沒有大張旗鼓亮鏢威,引人注目,也沒有隱藏行跡,故弄玄乎。

該給買路錢的時候,絕不含糊,但最多拿出幾十兩,作為茶水錢。

憑借老練的江湖經驗,陸總鏢頭這一路行來算是穩妥,還遇到過什麽大風浪。

“曉得了,大名府近在眼前,最多三日的腳程,這趟生意出不了岔子。”

五大三粗的粗豪男子擺手笑道。

他叫“羅煥”,諢號“奔雷掌”,乃是踏入換血三重天,養身層次的大高手。

屬於鏢局頂梁柱般的老鏢師!

“話雖如此,卻也要小心提防,不可大意。”

陸總鏢頭揉了揉眉心,謹慎說道。

“咱們走這趟前,就讓方小子踩過點,安陽府地界有幾股響馬,都安然無恙過來了。

沒道理,快進大名府,這麽倒黴撞上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