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請瘟部真君入神龕,再得兩條命數

“悠悠萬古,埋藏多少部史?誰人又能悉數翻盡!”

紀淵深嘆一口氣,他思索許久,發現限於當下的見識和層次。

根本無法對太古劫前那般遙遠的歲月,做出任何有用的揣測和猜想。

“人道皇朝也就存世三千年而已,太古至今,過去諸劫,豈止千百萬年?

元天綱所著的那本《命書》,曾提出‘元、會、運、世’之說。

可即便是駐世仙佛,恐怕亦無法估算清楚,玄洲究竟歷經多少元、會、運、世!”

紀淵微微搖頭,收起多余的雜念,攥住右掌的殘缺鐵印。

這枚道則碎片,於他如今而言並無極大地用處。

因為想要煉化道則的先決條件,就是凝練真罡。

內息再怎麽精純,也是飄忽薄弱,如同雲煙丹霞,為虛幻之氣。

終究抵不上四重天所修的各色真罡,可以凝如實質,蘊含武道真意。

讓人舉手投足之間,迸發焚山煮海的強絕偉力!

“請入神龕,納為吉神之選?

這是否說,天、地、人三重位階,層層疊疊如山嶽的眾多神龕,亦不完全?”

紀淵立足於十幾丈寬的深深坑洞,心神沉入皇天道圖。

果然發現名為上清眾聖的天階當中,有一方空空如也的古樸神龕。

其內凝出一絲靈性,冥冥呼應著形天鐵印。

“選擇納入,天位吉神就多出‘瘟部真君’,也就是瘟神的晉升之路。”

紀淵眼神一閃,有些意動。

如若湊齊形天鐵印,就能造瘟養毒,播撒四方。

某種程度上,這將讓他擁有摧城滅國的陰毒手段。

令人聞風喪膽,談之色變!

“瘟疫鐘則可以搖晃作響,迷昏敵人,用之生效,極為難防。

瘟丹更妙,一縷瘟氣化入水食,散進風中。

十類生靈皆要中招,仙神也不例外。

據說,只有‘三壇海會’與‘清源妙道’可免受其害。

一人是荷葉為衣,蓮藕化身;

一人是修成八九玄功,縱橫寰宇不敗!”

紀淵結合上一世的神話傳說,越發覺得瘟神頗為厲害。

拋開名頭不好聽,形象有損正派等不足以道的缺點。

其合道之後,空缺出來的道則權柄,簡直是威力無窮。

“古今相傳,玄洲曾為三界祖地,寰宇中樞,十之八九是真的,並非荒謬。

當世巔峰為大先天,可從這枚道則碎片就可見一斑。

這方天地最輝煌的時候,那些天庭八部,陰司正神所具備的神通法力,根本不是武道大宗師能夠比擬。”

紀淵忽然明白,為何天運子那樣的絕頂天驕,也會屈從於四神。

倘若天庭與陰司兩座霸主,都不能勝過奇士龍君、怒尊血神。

那麽未曾超脫十類生靈的景朝聖人,又憑什麽去下這一局棋?

“難怪市面上,根本找不到關於數劫古史的典籍記載,就連黑龍台也沒有!

對於過去知道越多,對於四神了解越深,就越難以產生抵抗之心。

玄洲歷經諸劫,仙佛合道、天道崩塌、靈機枯竭、末法大世……神死了,魔滅了,可域外四尊亙古不變,始終屹立。

這是何等的可畏可怖!

所以……慶皇曾經焚書坑儒?

極可能是為了避免有關這一切的禁忌秘聞散布開來!”

紀淵遏制不住飛揚的神思,像一只跳出井口的青蛙,偶然窺見天地一隅。

倘若以全新的視角,縱觀這部三千年的新史。

歷朝歷代,那些蓋代的雄主、聖賢的明君。

他們在晚年的時候,或寵信方士、或迷信長生、或多疑殘暴、或好大喜功。

將如日中天,聲勢正隆的國運消耗一空,最終埋下禍端,走向滅亡。

冥冥之中,似有一只無形大手撥弄風雲,書寫史書。

“棋盤上的黑白子落了又收,坐在四神對面的棋手走了又來。

如今輪到景朝,輪到聖人了。”

紀淵思緒飄得很遠,再想到監國二十年的白含章,不禁有幾分欽佩之情。

那位太子殿下肩上挑的擔子,不止是一座皇朝,還有玄洲三千余年一大變局!

倘若易地而處,可知其艱難!

“適逢其會,降臨於壯闊大世,見證這座人道皇朝的興衰。

也不知道是我之幸,亦或者大不幸。”

紀淵輕嘆一聲,搖頭想道。

假使域外四尊盤踞虛空,如同立於諸天寰宇的界河上遊。

那麽任憑處在下遊的萬類生靈如何搏命,也難以改變浩浩蕩蕩的大勢所向。

絕地天通大陣,遲早迎來告破的那一日!

“所以並非景朝馬踏江湖,破山伐廟,逼反了那幫旁門外道。

而是若不用雷霆手段掃滅隱患,像目無王法、以武亂禁的各宗各派,很容易成為四神孕育魔種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