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英王舊部

老人帶著一行人拐進了一條小路。

陳劍秋的手一直按在腰間的槍套上,他回頭看了一下,肖恩和飛鳥的動作和他一樣,只有亞當還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反正他拔槍快。

老人帶著他們穿過一片樹林,他們發現,樹林的後面,竟然有一座小村落。

陳劍秋一時間竟覺得有些恍惚,這座村落的建築風格和他這些天來在美國西部見到的完全不一樣。

這是一種熟悉的感覺,不同於美國小鎮常見的木屋,這些屋子雖然也是臨時搭建,但錯落有致,有著濃厚的中國風格。

清晨的村落一片祥和,屋子的煙囪中已經飄出了裊裊炊煙,屋子前的菜地裏已經有為數不多的婦人在勞作,時不時有幾條狗從田埂上穿過,彼此追逐打鬧。

如果陳劍秋不是清楚地知道自己身處在丹佛的近郊,會恍惚以為自己在中國的哪個山村裏。

村子的邊上,是一大片經過開墾過的梯田,種著玉米和小麥,還有一小片紅色的的植物,陳劍秋仔細一看,居然是高粱。

“老丈,這裏怎麽會種高粱。”陳劍秋問道,他印象中19世紀美國沒有大範圍種這玩意兒的習慣。

“家鄉帶來的種子,沒想到在這地方還挺適應,耐旱。”老人的話意味深長。

他把陳劍秋他們帶到了一座屋子前,栓好了馬,把三人引進了屋子。

屋子裏的擺設很簡陋,一個婦人,正在灶台邊煮著什麽。

“快去把牛三他們喊來。”老人低聲吩咐著婦人,婦人在衣服上擦了下手,就匆匆走了出去。

陳劍秋警覺了起來,他稍稍拉進了和老人的距離,準備隨時控制住他。

老人好像並沒有注意到他的動作,只是盯著灶台出神。

很快,婦人帶著幾個身形魁梧的中年男人急匆匆地跑了過來。

婦人把他們讓進了門,老人輕輕把門帶上。

這回連亞當都恢復了清醒的狀態,四個人全神戒備,隨時準備戰鬥。

老人轉過身來,撲通一下,對著陳劍秋跪下了,而那婦人和幾個大漢愣了一下,也齊刷刷跟著跪下了。

“英王旗下卒長張大年,參見少主,聽候少主調遣。”

這一跪嚇了陳劍秋一跳,饒是他經歷過這麽多事情,也有點懵。

但他很快上前扶住老頭。

“老丈,你莫不是認錯人了吧?”陳劍秋想把他攙起來,活著被人拜,有點不適應。

張大年和幾個壯漢面面相覷,但很快堅定地回答道:

“當初護著少主出城,只是後來失散,未能護主,雖萬死不能辭其咎。”張大年越說越激動,老淚縱橫,“少主長大,化名為‘陳劍秋’,雖長相略有改變,但我還是能認得出的。”

陳劍秋替老人擦去臉上的淚水,不說話。

他對於之前做的那個夢有點印象,但其他的信息還是回憶不起來,這老人單靠長相就判定自己的身份,也有點草率了吧。

自己既不想招搖撞騙,又不打算急於撇清關系。

前者是壞,後者是蠢。

老人見陳劍秋不說話,瞥了眼陳劍秋身後的三個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

看來少主是默認了,只是不願意讓這三個人知道自己的身份。

那就先不要提了。

此時的肖恩是一臉懵逼,發生了什麽,怎麽回事兒?

飛鳥則是一臉感慨,自己跟隨的人果然不簡單,荒郊野外遇到個同族的人說跪就跪。

亞當的目光,則被桌子上一個裝著透明液體的瓶子吸引了。

“快起來吧。”陳劍秋把張大年扶了起來,他的目光停在了那幾個壯漢的身上。

“少主放心,這個村裏都是自己人,沒有人會暴露您的行蹤,否則軍法處置。”張大年看出了陳劍秋的疑惑。

“那讓他們忙去吧。”陳劍秋說道。

老人遣散了眾人,歡天喜地地搬了一張凳子讓陳劍秋坐下,自己立在一邊。

“你也坐吧。”

老人猶疑了一會兒,靠著桌子坐下了。

陳劍秋轉過身,對著後面三個人說道:“你們要不要出去晃晃。”

肖恩和飛鳥點了點頭,亞當卻嗅了嗅鼻子,目光仍盯著那個瓶子。

“這是什麽?”他問道。

“二鍋頭(Erguotou)。”張大年用英文回答道,不過好像說了跟沒說一樣。

“一種酒,真男人喝的,你要不要試試?”陳劍秋解釋道,他很快明白了田地裏那一小片高粱是種來做什麽的。

亞當一點也不客氣,拿著瓶子大大咧咧走出了門。

陳劍秋把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歷告訴了張大年,可對於石泉鎮之前和自己失憶的事情,是閉口不提。

張大年也不多問,聽的很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