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破局的辦法

陳劍秋擔任主席後的第二次聖菲鐵路公司董事會結束了。

和第一次相比,這次的過程就緊張刺激了許多。

但是結果依然是枯燥而又無味的。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利益受損,所以,沒有人願意看到阿爾布開克到羅斯威爾的鐵路停工。

甚至有些來自東部的股東常年頭疼於工會。

為工人們爭取利益的工會有很多,但很多所謂的工會領袖,出發點並沒有那麽純粹。

這些股東受夠了他們的勒索。

而他對於陳劍秋這種獨具西部特色解決工會問題的方式,他們贊許有加。

所以,奧多所提議的全面停止使用華工的提議被全票否定。

股東們選擇繼續對雇傭華工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不過陳劍秋猜到,這件事情既然被提了出來,那背後的那些人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回頭梳理下,合同用羅斯威爾那些有合法身份的華工的名義先簽。”

走出會議室後,陳劍秋對李四福吩咐道,“另外,去樓下把迪倫律師請過來。”

陳劍秋回到了自己的那間辦公室,不一會兒,迪倫律師也跟了進來。

這位律師自從被救下後,換了一個名字,在陳劍秋的庇護下替他做事。

陳老板給他開了一份極高的薪水,出入都有兩個槍手護著,而且只要他願意,可以去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

前提是他敢。

這個州的城市裏,到處都是斯科特的眼線。

而斯科特對於一個他原本以為就死了的人的處理方式,是讓他再死一次。

“律師,我之前拜托您想的辦法,有沒有什麽進展?”陳劍秋靠著椅子,手中轉動著的銀制打火機,不停敲擊著木制的桌面。

“您是說法案出台後,在美華工合法獲得公民身份的方式嗎?”迪倫問道。

陳劍秋點了點頭。

“我研究三個多月,包括憲法及各個修正案、那個法案、《民權法案》和其他相關的法律文件及判決案例,倒是找到一個可能辦法。”

迪倫的聲音中,透露出一個哈佛法學院高材生的自信。

“哦?”陳劍秋十指交叉,擱在了桌子上。

他身體微微前傾,來了興趣。

“法案確實剝奪了再次入境的華工的合法權益,所有的州法院和聯邦法院,也不被允許授予這些人公民身份。”

“但是……”

迪倫律師停頓了一下,然後說道:“1866年頒布的《民權法案》中規定:所有在合眾國出生且不受外國政府管轄的人,除不納稅的印第安人外,特此宣布為合眾國的公民。”

陳劍秋沒有打斷律師,但是他敏銳地捕捉到了他言語中的意思。

“這條法令原先是為了南北戰爭後那些被解放的黑奴準備的,也是對‘美國公民’的第一次權威定義,但缺乏憲法基礎。”

律師一邊比劃著,一邊說道。

“於是,在同年通過的第十四條憲法修正案中,添加道:所有在合眾國出生或歸化合眾國並受其管轄的人,都是合眾國的和他們居住州的公民。”

律師如數家珍地說出這些法令,而陳劍秋的眼神越來越明亮。

“所以,你的意思,法案可以把那些‘再次’從海關進入的華工攔在國境外,卻無法限制‘出生’在這裏,土生土長的?”

陳劍秋已經明白了律師的意思,美國這種地方,是不存在戶籍這種東西的。

在鉆法律的空子上,這位仁兄可真是個天才。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迪倫律師猶疑了一下,說道,“據我所知,很多已經入境的華工,是沒有公民身份的,比如我們公司的那些,他們的入境資料,保存在舊金山的海關大樓。”

“入境資料上,記載著他們的出生地、入境的時間和其他詳細資料。”

陳劍秋笑了。

看樣子,他又要去一趟舊金山了。

……

一個多星期後,亞利桑那州,66號公路上。

因為地面溫度過高,穿過空氣而發生折射的光線,讓靠近地面的景象開始變得虛幻而又顫抖。

而在模糊不清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三人三馬。

“老大,太熱了,要不我們先找個地方休息下吧。”肖恩用袖子擦了把額頭上的汗。

他拿起水袋灌了一口,然後放在耳邊晃了晃。

“水也不多了。”

“是啊,老大,太陽太大了,肖恩他都曬黑了。”哈尼夫補充道,雖然走南闖北,但亞利桑那的夏天,確實酷熱異常。

陳劍秋沒說什麽,他們繼續向前走了一段時間,來到了一個岔路口。

從66號公路引出了一條連路都算不上的小道,上面有一些馬蹄和車轍的痕跡,一直通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