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良好的合作關系

1900年的選舉,依然是民主黨眾議員威廉·布萊恩和現任總統麥金萊之間的對決。

布萊恩在這四年裏積聚了更多的聲望,演講的水平也如臻化境。

民主黨將他包裝成一個純粹的反帝國主義者。

這些吸引到了很多新的支持者,其中就包括鋼鐵大亨卡內基。

是的,卡內基反水了。

這樣的聯盟看起來是可笑的,毫無疑問損害到了布萊恩作為“偉大的平民”和名粹主義者的形象。

而麥金萊和羅斯福這對搭档雖然貌合神離,但卻攜著美西戰爭勝利和經濟復蘇帶來的榮光在選舉中勢如破竹。

人們相信,這樣的組合能夠給美利堅帶來更為美好的未來。

於是,毫無懸念的,布萊恩敗下陣來。

他又一次輸給了麥金萊,而且比1896年輸得還要慘。

洛克菲勒可算是松了口氣。

新上任的紐約州州長是一個共和黨建制派,主張溫和地處理托拉斯和民眾之間的矛盾。

他並不認為這個時候公然拆分標準石油公司是個好主意。

在他的觀點中,托拉斯的形成是符合市場的客觀規律的,是市場的選擇。

如果人為進行幹預,會將現有的秩序完全打亂,這樣對經濟反而不好。

沒了羅斯福支持的小塔夫脫,對洛克菲勒已經基本上構不成什麽威脅。

而IRS那邊,他也補交了稅款。

石油大亨總算緩了一口氣過來。

而陳劍秋這邊,則在搞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他忙著繼續倒賣軍火。

英國人和布爾人在非洲的最南端依舊打得不可開交。

兩邊都沒有善罷甘休的意思。

陳劍秋還是兩邊都賣,現款現貨,個別產品還要交定金。

他還雇傭了幾個法國人在當地回收槍械,維修養護之後賣給當地的祖魯人酋長。

布爾戰爭前,19世紀非洲大陸上對於英國人的最佳戰績,是祖魯人取得的。

他們在伊斯坦的瓦爾納戰役中,靠著長矛和梭鏢幹掉了1300個英國士兵和雇傭軍。

雖然1887年的時候英國人派了兩萬大軍打了10個月才搞定了祖魯王國。

不過酋長們的反抗從來沒停止過。

法國人樂於幹一切能夠惡心英國人的事情,尤其是在非洲這塊地方。

他們和陳劍秋一拍即合,開始繼續倒賣二手槍給祖魯人。

只收黃金。

前線消耗著子彈,後方的機器自然不能停。

越來越多的華人從南部邊境湧入美國。

他們大多提前在華雷斯待了一到兩年。

在那裏,會有學校教會他們基本的語言、技能,然後再進入美利堅,通過特殊的方式取得美國國籍。

移民局對此已然習以為常。

這麽多年來,都是這麽過來的,也從沒見人說三道四。

雖然不合理,但是合法啊。

華人和其他種族工人之間的矛盾,還是偶有發生,但是很快就會平息。

一個是工會在裏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另一方面沒有人願意因為和華工慪氣而丟掉在陳劍秋公司的工作。

這可是全美國唯一有養老基金的公司啊!

陳劍秋捐巨資為工人們設立了救濟和養老基金。

很多業內人士對他的這個決定嗤之以鼻。

在他們看來,工人都是一幫喂不飽的白眼狼,給他們再多的好處都是白瞎,他們還是會變著法跟你幹。

陳劍秋不否認這一點。

救濟和養老基金本來應該是政府該做的事情。

他做這個事兒,與其說是進行社會保障,更像是做慈善。

陳劍秋倒不是指望這些錢能真能養得了自己這些華人工人的老。

他只是希望這個措施和員工持股計劃一起,將工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和工廠綁在一起。

陳劍秋做這些的時候,都是順手而為之。

但這也讓“陳氏財團”在這階級矛盾愈演愈烈的時代,成為了一股清流。

他的財富可能不是最龐大的,無法和其他的財團相比,可控制力卻罕見得強。

除了搞錢以外,陳劍秋還有一件事情,就是陪羅斯福釣魚和打獵。

因為副總統先生的時間,非常非常非常寬松。

他怎麽也想不明白,自己當初究竟是哪根筋搭錯了,放著好好的紐約州州長不做,答應了陳劍秋以副總統的身份參與選舉。

就好比封疆大吏主動放棄割據一方的機會,主動跑到京城裏舔天子的屁股。

這讓羅斯福非常不適應。

“副總統真的是太無聊了!”羅斯福站在礁石上,手裏拿著魚竿,向陳劍秋抱怨道。

兩個人今天換了一種方式,直接開車來到海邊進行海釣。

“收吧,風浪太大了,釣不到魚。”陳劍秋看著拍打著礁石的浪花,搖了搖頭,開始收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