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法布羅泛美博覽會上的槍聲

少將並沒有像陳劍秋所說的那樣去接鐵軌。

他思來想去,決定帶著已經到達的三千來人去和米爾斯的第二步兵師靠攏。

經驗豐富的他明銳地察覺到,如果後續的部隊不能及時趕來。

就憑他這三千人不到的部隊,一不留神就會被德克薩斯州的國民警衛隊吃掉。

然而,盡管少將的反應很快,但仍然還是慢了。

切斷鐵路,不光是為了阻止他獲得新的兵源,還為了切斷他的物資補給和通訊。

德克薩斯國民警衛傾巢出動,堵住了他的南邊和西邊;北邊有一支華人民兵靠了過來;而他的東邊,則出現了一支主要由印第安人組成的部隊。

而這支部隊的指揮官,正是那位曾經失去了所有族人的印第安年輕酋長飛鳥。

如今他已然不再年輕。

飛鳥繼承了傑羅尼莫的衣缽,成為了西南邊境印第安人的領袖。

在陳劍秋的支持下,他的身邊再次聚集起了一支印第安人的力量。

這些印第安人都去羅斯威爾的夜校學習過,並且在過去的十年裏同吃同住,一同建設著自己的家園。

他們空前的團結。

印第安戰士在飛鳥的帶領下,從新墨西哥州入境後直接到達前線,再穿插到了聯邦軍隊的背後。

少將在判斷了局勢後,一邊向第二步兵師發出求救的信號,一邊果斷地向東邊進行突圍。

得克薩斯州國民警衛隊人多,華人軍隊能打。

少將認為這支印第安人軍隊應該是一個突破口。

殊不知陳劍秋之所以敢讓飛鳥的部隊當“瓶塞子”,就是對這支以阿帕奇族為主力的印第安人部隊充滿了信心。

只要他們團結,戰鬥力還是非常可觀的。

少將的部隊發起了多次沖鋒,可都被打了回去。

他怎麽也想不通,為什麽以前只會騎著馬騷擾和打遊擊的印第安人,怎麽現在打起阻擊來,也這麽厲害?

而位於他北邊的第二步兵師也好不到哪去。

李四福把米爾斯圍在了俄克拉荷馬州邊緣的一個村莊裏。

米爾斯每天都能聽見華人軍隊操練的口號和炮聲。

第二步兵師的士兵們都不知道這炮到底是打向哪裏的,也不知道李四福的華人軍隊什麽時候發起總攻。

惶惶不可終日。

而由於通信手段被切斷。

兩支聯邦主力部隊,和華盛頓失聯了。

而在華盛頓,最開心的當屬民主黨人。

如果說戰爭開始的初期,他們還礙著保家衛國,維護聯邦完整的面子不太好攻擊現任政府的話。

那隨著戰局的急轉直下和總統先生的束手無策,這幫人終於開始在國會裏活躍起來。

他們一邊攻擊著現任內閣的無能,一邊大肆宣揚得克薩斯州戰士們的英勇。

民主黨人甚至有一種錯覺,如果真的再發動一次南北戰爭,他們說不定能把在上一次戰爭中失去的都奪回來。

就好比你石頭剪刀布輸了,總會想著將一場定勝負變成三局兩勝。

不過民主黨人甚至不需要三局兩勝。

他們只要贏下眼前這局,就算是贏了。

從國會,到南部州的州議會,暗潮湧動。

共和黨的形式岌岌可危,美西戰爭和經濟復蘇積累起來的聲望一時間損失殆盡。

漢納終於對麥金萊失去了信心。

作為共和黨的領袖,黨魁,他已經很長時間都沒有去見總統先生了。

他開始頻繁地拜訪副總統羅斯福。

這在以前,是完全無法想象的事情。

要知道,在黨內,這兩人是非常不對付的。

羅斯福覺得漢納老邁和保守的像一塊破木頭;而漢納則覺得羅斯福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牛仔,草率冒進,一點也不靠譜。

不過現如今沒有辦法。

漢納考慮到如果中期選舉不力,共和黨內總得有人撐起大旗。

然而他看來看去,似乎除了羅斯福,黨內暫時也沒有其他可堪大用的人物。

更不用說,如果麥金萊萬一中途被彈劾下台,副總統將直接接替總統的職務了。

總統麥金萊不是不知道這些事情。

但他並不打算妥協。

他時不時會去白宮的會議室看一看掛在墻上的林肯的畫像。

這位共和黨前輩在南北戰爭開始的初期,也是節節敗退,飽受詬病。

有的時候,離懸崖只有一步。

可林肯最終還是挺了過來,贏得了戰爭!成為了美利堅歷史上,僅次於“國父”華盛頓的總統,收人敬仰。

麥金萊決定效仿林肯,以鋼鐵一般的意志砥礪前行,和他一樣造就不世偉業。

總統先生無人傾訴,便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貼身秘書。

秘書嘴張了一張,可最終還是沒說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