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我要蓋二十一萬層的法師塔!

優化過工作方法以後,掃描錄入的進度一日千裏。第二天傍晚,格雷特就坐在法師塔中樞,看著MOSS拉出來的資料,眉頭緊皺。

——情況非常不妙。

四月花號,排水量180噸,船員30名,乘客105名。到岸船員26名,乘客102名。船員死亡率13%,乘客死亡率3%。

銀鹿號,排水量150噸,船員25名,乘客58名。到岸船員23名,乘客54名。船員死亡率8%,乘客死亡率6.9%。

聖瑪麗安號,排水量300噸,船員48名,乘客287名。到岸船員41名,乘客244名。船員死亡率14.5%,乘客死亡率15%。

布裏格號,排水量400噸,船員58名,乘客450名。到岸船員50名,乘客……332名。船員死亡率13.7%,乘客死亡率26%。

總而言之,船員死亡率相對恒定,在10%到15%之間。該死亡率,並不隨著乘客數量的上升而上升,推測和海上航行的風浪、操作過程中遇險等相關;

而乘客死亡率,隨著乘客/噸位數的增大,出現了相當明顯的上揚。

“MOSS,計算每艘貨船的乘客/噸位數,以及乘客死亡率。以乘客/噸位數為縱軸,以乘客死亡率為橫軸,繪制散點圖。”

“老板,什麽叫散點圖?”

“就是在坐標軸上,把每艘貨船對應數據的位置給標出來。比如說四月花號,就應該標在這裏……”

格雷特用【無聲幻影】勾勒出坐標軸,心算一下乘客/噸位數,在坐標軸上點了一點。MOSS沉默了大約一秒鐘,隨即應答:

“明白了,老板。”

光屏上,一張格雷特熟悉的坐標軸,刷地拉開。X軸,Y軸,標定數值,開始一個個往上塗抹黑點。一顆兩顆,五顆十顆,二十顆三十顆五十顆……

增長的速度,很快就到了密集恐懼症看上一眼,就會全身起雞皮疙瘩的地步。

而這些密密麻麻的黑點,在坐標軸的第一象限,勾勒出了一條向上昂頭的巨蟒。

大概,也許,差不多,是在乘客/噸位數超過0.9的時候,死亡率開始急劇上升,在乘客/噸位數超過1的時候,死亡率穩定在20%以上……

20%啊!

格雷特曾經聽某位評審委員提過一嘴,這次大災荒,肯特王國本土大概要向新大陸,轉移20萬人。而就格雷特在艾俄蘭島看到的,那種所有人擠在底艙,密密麻麻的轉運條件……

最起碼,格雷特回來時搭的那條船,噸位不到300噸。而擠在底艙的那些乘客,隨便掃一下就知道,300人絕對不止。

都不用仔細算就知道,那個乘客/噸位數,肯定超過了1。

——也就是說,20萬人,20萬忍饑挨餓的災民,要在單程兩個月的漫漫長途中,死掉20%!

死掉四萬人!

光是想到這點,格雷特就打了一個哆嗦。四萬人啊,20%的死亡率,如果可以降到10%,甚至降到5%……

哪怕降到5%,在他的概念裏,仍然高得讓人發指。啥,一次海上旅行,就要死5%的人?這旅行的風險也太高了,完全不可接受!

然而,哪怕降到5%,這四萬人裏,就已經可以活下來三萬人了。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次,我吳·格雷特·諾德馬克·洲,就要蓋一座,二十一萬層的法師塔!

當然,具體怎麽降低死亡率,要靠數據說話。格雷特仔細看了看散點圖,並不太滿意。

那條巨蟒當中濃密,周圍稀疏,零零散散,密布著許多黑點,只能看出大概的趨勢走向。把乘客/噸位數降到多少,死亡率能壓到5%?0.9?0.8?還是0.7?

——這得靠更精確的計算。

——或者說,要把這個散點圖,做成擬合曲線。一條光滑的曲線,遠比密密麻麻、周圍還飄著一大堆的散點圖,容易看清楚。

……壞了,擬合曲線怎麽做的來著?回歸分析應該怎麽弄,套用哪個公式?

這玩意兒學過倒是學過,寫論文也用過。問題是,工作以後用的次數不多,每次都是要用到了,現場回頭翻書。穿越過來這幾年,好久不用,又有點兒忘了……

格雷特抓耳撓腮,終於攤開紙筆,老老實實地復習大學數學和醫學統計學。折騰半天,好容易把需要的公式篩選出來,再廢了無限口水,給MOSS教明白——

又調整了好幾次,MOSS投射出的光屏上,終於出現了一條光滑的曲線。

“0.7……”

格雷特皺著眉頭,背著手,在光屏面前來回踱步。根據這條曲線,要把死亡率壓到10%,乘客/噸位數,比值應該在0.9以下;而如果要壓到5%,那麽,比值必須得在0.7以下。

而如果議會載運災民的船只,比值普遍在1以上,就意味著議會需要額外付出50%的運費,才能把這些人轉運走。而比運費更麻煩的,是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