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第149章 金鑾殿議

看了傳旨太監這神情,陸錦惜就知道, 事情怕是不那麽輕松了。

她整理了自己的妝容, 便跟著太監入了宮。

原本她以為這一次與上一次宮宴一般,沒想都太監引路的時候竟然直接將她朝著太極殿上面引, 頓時讓她吃了一驚。

太監只解釋道:“大人們都在朝中議事, 宣您覲見是有事要問的。”

有事要問。

那應該是那群山匪的事情了。

在踏入金鑾殿前,她將自己前後的種種事情都想了想, 自問既沒有什麽不對的圖謀,也沒有與山匪勾結, 並無心虛之處, 索性坦坦蕩蕩地走了進去。

“臣婦陸氏, 叩見吾皇萬歲。”

目不斜視, 甚至也不看周圍人一眼,陸錦惜躬身垂首,站到大殿正中下方, 便躬身下拜,聲音平靜。

“平身。”

慶安帝蕭徹的聲音, 從她頭頂響起,在這略顯得寬闊肅穆的大殿之中回蕩, 頗有一種來自於九天之上的味道。

陸錦惜依言起身,這才有機會,迅速地打量了這大殿一下。

作為日常朝會議事最主要的地方, 這一座大殿自然修建得金碧輝煌, 地面上鋪著的金磚黑沉沉的, 能倒映出人的影子。

四角上皆是包著金的盤龍柱,威嚴至極。

文武百官分作四列,立於兩側。

一眼看過去,規整而且肅穆。

當朝太師顧承謙、太傅衛秉乾,還有陸氏的父親陸九齡,以及九門提督、步軍統領劉進,前陣子才升了正三品驍騎參領的方少行,還有……

顧覺非。

如今出了翰林院的他,供職在禮部,主管新設的理蕃堂,為理蕃堂主事,名為主事,實為郎中,官級正五品。

一身石青色白鷴補服,可站的位置卻很靠前。

那模樣,似乎是才稟過了事。

聽得陸錦惜進殿,他也沒回頭看一眼,只眼觀鼻、鼻觀心地站在那邊,渾然像是不認識她,也與她沒有外界傳言的那些甚密過從一般。

龍椅上的蕭徹向下面看了一眼,也不廢話,直接道:“今次宣夫人覲見,乃是因為前段時間夫人所遇匪患之事,朝中已對此事進行了多方的調查。只是有一些事,還是要著重詢問夫人。周大人,你來吧。”

“是。”

左列文官之中,立刻有一人應聲而出。

大理寺卿周紹群,年過半百,但精神矍鑠。

這一次的事情便是由他主持著在調查。

此刻便直接先向陸錦惜躬身行了一禮,接著便開口問詢起來:“見過夫人,下官周紹群,負責調查本次匈奴議和使團血案。雖早已經派人到府上錄過了種種口供,可今日仍有幾個細節要當堂詢問夫人。”

“您請講。”

陸錦惜也客客氣氣地,半點不怯場,但請他發問。

其實這些天來,能問的都問得差不多了。

周紹群現在問的問題,也有很多是陸錦惜已經回答過的,並沒有什麽還需要細細想的地方。

只是她漸漸意識到問題的走向,好像有些奇怪。

“夫人,您確定您在為山匪劫持之後,曾經聽過這群人說匈奴話,並且提到過‘蘭大人’這樣的三個字嗎?”

周紹群的神情已經凝重了起來,嚴肅地問道。

陸錦惜道:“是不是匈奴話,我不敢確定,但絕不是來自我中原的漢話,至少是異族所用。‘蘭大人’三個字也是我曾親耳聽聞,絕無虛假。”

朝野上下,頓時一片安靜。

周紹群要問的問題其實已經問得差不多了,只是在最後這一個問題得到了陸錦惜肯定的回答之後,他額頭上的冷汗便涔涔地落了下來。

“下官沒什麽問題了……”

高坐於殿上蕭徹身穿玄黑的龍袍,頭戴著十二旒皇冕,臉上的神情也變得莫測起來,只問道:“諸位愛卿怎麽看?”

眾人面面相覷,卻沒一個人敢說話。

蕭徹於是一聲冷笑,點了名:“周大人?”

周紹群身子一抖,忙躬身道:“若大將軍夫人所言句句是真,那這一群山匪的來歷必定隱藏著極大的陰謀,且勢必與匈奴有所勾結。只是微臣愚鈍,實在不知道,在匈奴已經與我國議和的前提下,他們怎會做下這般的血案。且其中呼延奇之死,頗有可疑之處。”

說的都是廢話!

這跟沒說有什麽區別?

蕭徹的目光變得冰冷起來,掃視了下方一圈,每個人觸到他目光時,都不由得低下了頭來,仿佛生怕被他點出來發表自己的見解。

“平日裏參來參去的,不是本事很多嗎?這會兒倒個個都謙遜起來了,朕還當你們有多少能耐呢!”

話裏的嘲諷是半點不遮掩。

蕭徹自己是皇帝,哪裏需要給這一群大臣留什麽臉面?

最終那目光還是落回了顧覺非的身上,語氣才算是緩和了一些,強壓著火氣問道:“顧愛卿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