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回 一聲哥哥大過天(第3/3頁)

反正你兄弟們都隨爹,踏踏實實做個閑散王爺,豈不比做皇帝好?

畢竟,你們又不會做皇帝。

看官,此處便看出老曹的義氣深重了:你既叫我一聲哥哥,哥哥便真心實意為你打算,譬如你明明不適合當皇帝,那就不要當了嘛。

趙桓一聲哥哥喊出口,臉皮也便放下了,甚至隱隱倒覺得有了依靠一般:“哥哥,如今我等在這裏,怕也不是長久之計,後續如何行止,還請哥哥教我。”

曹操點頭:“陛下果然天資聰穎,一下便看出這裏不是長久之計,既然如此,末將請為陛下解一解目前局面。”

趙桓連連點頭:“哥哥請說。”

曹操讓焦挺搬來幾塊石頭,就在河灘坐下,趙桓等人連忙圍著坐了,老曹折根樹枝,就泥地上畫出圖來,口中也隨著不斷分析。

“如今局勢,已然清晰:

遼兵搶了汴梁去,黃河以北、太行以東,都非宋廷所有。

又有金兵,孤軍深入,占據鄭州,虎視汴梁,成了個“二虎爭山”的局面。

本來這般局面,還不難解,調得西北、山東、淮右各路勤王兵到,總有計較余地,偏偏西夏此時出手,這一下,卻是正打在我們的軟肋上!西北局面,至此敗壞至極。”

“陛下,西夏這一手,其實高明。他立國多年,雖有蠻勇之資,終究僻處一隅,窮困潦倒,這些年來,西軍算是用錢砸敗了他們。”

“然而金國一來,於他卻是滿盤皆活!金國若肯把陰山以西劃給他,他再奪了我西北諸州,立刻便是大國格局,莫說李乾順頗有英主之資,便是個傻子,也曉得這是百年難遇的絕佳契機,值得博上身家性命!”

“況且,陛下,金國皇帝派去西夏的,乃是其四子完顏兀術!若論本事,金國勝他的還有許多,為何偏偏派了這個二十余歲的兒子去?”

趙桓想了片刻,一拍大腿:“聯姻!”

“陛下英明!”老曹鼓掌贊嘆:“一眼看出金酋心思!不錯,這是金國為了彰顯誠意,要完顏兀術去做李乾順的女婿!如此一來,夏國愈發能感到金國的誠意,必出死力!”

他嘩嘩在泥上畫了幾個叉:“汴梁這裏,遼之殘余,金之孤軍,所謂二虎爭山!潼關這裏,呵呵,‘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小種相公雖有敗績,終究是知兵大將,進取雖然無力,守成卻當有余,只要潼關不失,西夏兵鋒雖盛,若要再建新功,也只得繞取漢中,那一來不免曠日持久,以他此時赳赳意氣,自然不取,因此……”

“直襲太原,看似是偏師之舉,實則是他破局唯一動向!”

趙楷看了良久,忽然開口:“哥哥,金國大軍若是南下,卻又如何?”

曹操唰地畫了一條線:“我留了一幹弟兄駐守長城,一年半載,萬難被他克破!”

他指了指趙楷:“現在局面,若是我等趕在金國破長城、大舉南下前,掃清境內群敵,以傾國之力去同他決戰,便是上上結果,若是我等還不曾掃平境內,他便破了長城大舉南來,那便只能……血戰圖存。”

趙桓抿了抿嘴,又問:“哥哥,如今你麾下,卻又多少兵馬。”

老曹坦然道:“精銳三千!前番完顏婁室鬧得河東路民不聊生,許多人都欲報仇,因此投軍,我趁機募得並州軍兩萬。”

趙桓失望道:“哎,只恨太少。”

“少?”老曹眨了眨眼,哈哈大笑:“陛下以為武某乃童道夫之流乎?”

他起身來,目光炯炯,望向大河:“且好生休息一日,明日吾等渡河,先取西京為基,安頓後妃帝姬,然後便讓陛下,瞧一瞧為兄的手段!”

“西京?”趙楷一愣:“哥哥不是說太原才是西夏的重點麽?如何不徑直去援救太原?”

老曹笑道:“此便是兵家虛實之道也,汝等明日到了西京自知!”

這正是:西夏契丹與女真,中原板蕩卷征塵。邀君會獵八千裏,誰掌江山做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