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回 狼煙席卷潼關西(九)(第2/3頁)

但是當彼等得知做這船夫,竟是要順黃河而下,直抵西夏興慶府時,還是炸開了鍋!

其實老曹“奇襲蘭州、沿河而下、飛奪興慶府”這條計謀,並非自家首創。

早在元豐四年,蘭州尚在西夏手中,宋神宗便有了自熙河路造船,順黃河而下,突襲興慶府的方略,詔令李憲“相度置船筏於洮河上遊,相機率兵東下……”

李憲當即令人勘察秦鳳路至興慶府河道,回報稱有一段險灘,長達六十余裏,其間激流湧浪,礁石如鱗,“舟船過此,損折泰半”,風險極為巨大,李憲思忖良久,最終放棄。

前人雖棄,曹操卻取。

要知老曹用兵,向來不吝行險。

譬如昔日遠征烏桓,路途莫測,除郭嘉外,無一人肯加認同,便連老曹自己,得勝歸來後,也大賞勸諫之人,以為其議乃老成之言。

且看古往今來名帥,似老曹一般,一生屢屢陷入危境者,著實不多。

此非老曹用兵無能,只因好行險招之故。

因為險招,往往也是絕招。

你所不敢想的,正是敵人也不肯相信的。

便似西夏人,何嘗肯信有人竟會從上遊沿河而下?

此時此刻,黃河岸邊,有大石如龜,仰首看天。

老曹高立其頭上,俯視一群漁民、船夫。

下方,焦挺仰著沒表情的面孔,領著數千人,戰刀出鞘,一個看一個,立在船夫們身邊。

曹操喝道:“黃河北上,險灘難行,汝等皆知,吾亦知之!然而人生何日不曾艱難?汝等今日有命在,能聽得吾言語,焉知明日後日、明年後年,還有命在?”

其聲如雷,傳蕩河畔:“吾為節度使,尚不惜此身。汝等本都是風波浪裏討生涯的,何故懼之?今日便於你等明言,有那敢不從我的,一刀一個,都送你下黃河喂魚!若肯幫我的,打破了興慶府,金銀財寶,任你搬取!”

民夫們一陣騷動,顯然最後八個字,威力不小。

老曹察言觀色,繼續吼道:“汝等亦不必擔心吾說話不算,吾在這裏,當著你等眾人,當著皇天後土、浩蕩黃河起個大誓——若是食言而肥,天誅之、地棄之,死無葬身之地!”

他這裏說罷,時遷忽然尖著嗓子,用本地方言高呼:“幹了!大將軍既然這般說,我等都信你!這把幹完,能換一生富貴,便是拼命也值了!”

這些人素來風波裏討生涯,膽子原本就比尋常人大些。想那險灘雖險,又非必死,若是拼上一把,立刻能夠暴富,這些窮漢十個倒有八個動心。

至於剩下兩個,老曹也不談什麽仁義,徑直掏出刀子:你既然不想發財,必死和可能死,且選一個吧。

於是無人不從。

這時有個年輕漢子,忽然張口大叫,所說漢話,胡味十足。

他說的是:“大將軍,俺不要金銀,若送你們去了,求你收俺當個親兵。”

老曹側頭望去,見這廝周身上下,曬得黝黑,深目高鼻,長得倒是英氣勃勃,高不下八尺,赤身赤腳,只腰下掛了幾層魚皮,一雙眼定定望著老曹,見他目光掃來,也無退避之意。

老曹暗自點頭,伸手一指:“你這廝叫什麽名字?哪一族人?”

漢子一搖頭:“我母親是羌族人,但他們都說我是野種,所以我也不是羌人,至於名字,我沒名字,因吃得多,浪費糧食,人都叫我漲糧。”

曹操聽他不認自家是羌人,暗自點頭,當即笑道:“看你是條好漢,吾便答應你又如何?好!到了興慶府,你便是我身邊護衛,隨我提刀去殺敵,你敢不敢?”

那漢子大喜,連忙叫道:“俺敢!當初有人侮辱我母親,我一把短刀,殺了他們七個!可惜,我母親也遭他們害死了。”

曹操聽見是個無牽掛的,愈發大喜,面上卻做出同情神色,點頭道:“世間不太平,便是人殺人!不過你既然敢殺人,便隨我殺出一個太平罷。我不怕你吃得多,有的是糧食給你,‘漲糧’兩字,再莫提起,我給你起個名字,就按原來的讀音,叫做張良!你須記住,這個名字,曾出了一個了不得的豪傑,如今給你用,卻不可辱沒了此名。”

“張良!”那漢子歡喜大呼:“主人放心,我絕不會辱沒這個豪傑的名字!”

“主將!”曹操大笑:“哈哈哈,你個人的命,只歸你個人,如今投靠我,我便是你的主將。”

張良連連點頭:“主將!遵令!”

他興奮地沖上前,來到龜石頭下——眼見老曹收了他,看守的士兵亦未阻止。

“連起來!”張良努力做著捆綁的工作:“主將!把筏子都連起來,便能沖過那急流的河道。”

曹操眼前一亮:是啊!把船連起來,豈不是我拿手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