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生當封侯,死當廟食(第2/2頁)

趙佗心裏嘀咕著,但他現在也只是想想。

造紙豈是件容易事?

他雖知道大體的方法,但畢竟是紙上談兵,還需大量的試驗,更需要很多人手和時間才能弄出來。

就在趙佗心中各種亂想的時候,秦王已放下手中簡牘,珠旈後的雙眸靜靜的看著趙佗。

“拜見大王。”

趙佗恭敬行禮,跪坐在一旁。

秦王直入主題:“李斯說你想去從軍。”

趙佗連忙點頭:“唯。臣雖年少,但亦有幾分氣力,願意投效沙場,為大王一統天下的大業奮戰。”

秦王對此不置可否,他淡淡說道:“不想入學室學法麽?”

趙佗一驚。

學室。

是秦國除了軍功之外的另一條入仕途徑。

秦以法治天下,自然需要大量法律專業的人才,所以便誕生了學室這一東西。

入學室者被稱作“弟子”,可以享受一定的特權,比如免除徭役兵役。

學室弟子師從於吏,除了學習書寫姓名和認識名物之外,最主要的學習任務就是明習法令。

他們要把法律文書背的滾瓜爛熟,並且靈活使用,在經過一番考察和實習後,若是合格,便能被任命為官吏,直接進入仕途。

可以說,學室這條路和後世的科舉有相通之處,只要努力學習,就能當官為吏,無性命之憂,不需要像獲取軍功爵一般在戰場上與人搏殺。

而且,學室這東西不是一般人想進就進的。

《秦律·內史雜》有言:“非史子殹(也),毋敢學學室,犯令者有罪。”

不是“史”的兒子,不準去學室學習,違反者屬於犯罪!

秦王讓沒有資格入學室的趙佗,進入學室,本就是一種恩寵。

但趙佗只是略微思索,便否定了這個想法。

他咬牙道:“大王好意臣已心領。但臣不願埋首學室中,甘願入卒伍拼殺,搏取軍功。”

秦王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他略帶戲謔的說道:“所以,你想上戰場。並非是為了什麽統一大業,而是想要立功拜爵。”

秦王看穿自己,趙佗亦絲毫不怯。

他昂首道:“大丈夫居世,生當封侯,死當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