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購物

現在的趙佗,身上有一級爵位,家裏有兩百畝農田,還有價值相當於十幾萬銅錢的黃金,可以說是財大氣粗。

他一路在集市中穿梭,挑挑揀揀,最終在一處官營的店鋪裏找到了想要的衣服。

雖然看店的胖商人擺著張死人臉發呆,貨物的價格也要比私人小販賣的貴,但畢竟是秦國官營,經過了層層檢驗,有質量上的保證。

冬衣厚實保暖,裏面的單衣布料輕薄,鞋履更是加厚的底,走在地上十分舒坦。

趙佗之前已將一塊金餅換成了銅錢,這時候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按照木簽上的標價給錢。

他給自己買的加厚版冬衣花掉了200錢,兩件舒適單衣共180錢,一雙厚底鞋和一雙靴子花了150錢,還有下面穿的絝和下裳也選的是好材料花掉了120錢左右。

趙佗還順帶買了300錢的絲綢,準備自己回去改制幾條內褲出來。

他已經受夠了這該死的開襠褲生活。

不管是走路運動還是和人交際都得小心翼翼,特別是在這大冬天的,敞著襠部真的不好過。

不過他這段時間也明白了,為什麽先秦的人都穿開襠褲。

並不是說這時代沒人發明合襠褲,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時就已經弄出了這種東西,但也只限於騎射的士兵使用,並未普及開。

不僅是因為布料珍貴,可以拿來當錢用。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這時代的紡織技術還不行。

普通麻布衣服很粗糙,穿在外面還行,若是用這種材料來打底,特別是在下身部位,要不了多久就能磨破皮,所以大多數人寧願光著都行。

有資格和財力穿絲絹制品的貴族,他們基本都是著深衣,既保暖又護住隱私,且符合禮制,讓他們對合襠褲並無需求。

而且在紙沒有發明出來之前,穿開襠褲也有相應的好處。

趙佗不僅給自己添置了一身行頭,也給呆在家裏的橫買了不少衣物,花掉了500錢左右。

開始還板著臉的店主,眼見趙佗這小小公士竟如此財大氣粗,也來了精神,帶著熱情誠摯的笑容接待,幫趙佗挑選的物品打包好。

趙佗數出相應的半兩錢,放在店前的木案上,拿上打包好的東西,準備轉身離去。

“君子,別急走,請等一下,我還沒有放錢!”

胖商人突然叫停趙佗。

趙佗愣了下,這才想起按關市律的規定,官營的店鋪在收到錢之後,必須當著客人的面,把錢放進相應缿(xiàng)裏面,這樣可以防止他們中飽私囊。

趙佗回身,看著面前的胖子伸著肥厚的指頭,捏著一枚枚銅錢丟進瓦罐中,丟一枚,嘴裏還會數一聲。

趙佗無奈的等了他半天,才把錢全都給收進了瓦罐裏。

但事情還沒完,錢貨清點清楚後,胖商人又在一塊木板上寫明這次的交易物品種類、數量和價錢,最後將這木板鋸成兩半,把其中一半遞給趙佗。

“這是君子的券,還請拿好。”

趙佗看著手中帶鋸齒的木塊,有種前世去超市購物的感覺。

這大概是最早的購物小票了。

秦法有規定,凡是超過一百錢的交易,買賣雙方都要立下契券,雙方各拿一半,如果在金錢或是貨物上出了問題,這個券可以作為打官司的憑證,而且這東西上的交易錢數也要和瓦罐裏所收的金錢數量符合才行,進一步防止看店的商人中飽私囊,貪汙腐敗。

買完了衣服,趙佗又專門去買了一些路上吃的幹糧,不過相比衣物,這些糧食就很便宜,趙佗買了一大堆,都才花了30錢。

一來二去,趙佗買完所有東西時,已經花了快1500錢。

要知道這時代一名給秦國官府幹活的服役抵債者,一天的工錢只有8錢。

趙佗這一天花去的,就相當於別人近半年的工錢。

但他並不在乎,此去燕國天寒地凍,若是不多弄點保暖衣物,說不定還沒開戰,就直接凍斃在營帳中了。

趙佗出了集市,又花錢租了一輛順路的牛車。

將大包小包往那牛車上一扔,趙佗躺上去,前方拉車的老牛,慢悠悠邁著步伐,往朝陽裏行去。

趙佗之前坐王離的車來鹹陽時還沒覺得有什麽,但他坐牛車回去卻發現沿途亭驛查的非常嚴。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荊軻行刺的緣故,每隔十多裏地就會有亭卒堵在路中央,檢查沿途車輛和旅人的驗傳,若是發現有問題的,就當場拿下,帶回亭中審問。

幸好趙佗證件齊全,雖在路上遇到不少詰問,但還是安全回到了朝陽裏的家。

和看門的裏監門大爺打了個招呼,趙佗進入裏中,沒走幾步,他就看到橫站在院門口,正等著自己。

夕陽下,人影拉得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