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秦楚宣戰(第2/4頁)

眼見楚王負芻怒氣漸熄,項燕才開口道:“而且我覺得這件事上面尚有疑點。我仔細詢問過屈氏之人,那個秦使態度十分兇惡,而其出行卻沒有護衛相隨,區區兩三個仆從跟隨,就敢走在青陽城中,這完全不合常理。且那幾個刺殺秦使的人皆是外來者,當地沒人見過,他們刺殺成功,立刻逃竄出城,速度之快,絕對是早有預謀。”

隨著項燕分析出口,楚王負芻愣住了,諸多楚臣也都滿臉驚愕。

松陽君景昭忍不住開口道:“依上柱國的意思,這事情是有人在背後設謀?”

項燕頷首道:“沒錯,以我之見。此事就是秦國一手促成的陰謀!”

“秦國如今已滅三晉,那秦王政虎狼之心,欲求不滿。想要順勢伐滅我楚國,但礙於去歲約和之事,不好宣戰,就故意殺了自家使者,制造出這種事情,就如同他們冤屈我楚國攻打南郡一般,都是為了制造開戰借口,所弄出來的陰謀!”

聽到這話,眾人恍然大悟。

屈參更是叫道:“上柱國說得對,這一切都是秦人搞的鬼!”

楚王負芻也明白了過來。

是呀,你秦國那麽強,你不打我就好了,我哪還敢先動手啊。

我明明沒有打你秦國的南郡,你卻告訴天下人說我打了,這不是在我腦袋上扣屎盆子,專門冤枉我楚國嗎?

以此來看,這秦使之死,恐怕也是秦人自己弄出來的。

楚王負芻與項燕對了一個眼神,頓時心領神會,知道了接下來該如何做。

不管是不是秦國在搞陰謀。

反正就是他了!

把那些屎盆子全給秦人扣回去,冤屈我楚國的事情,全部不承認!

雖然不想打,但對方都已宣戰,楚國也沒有其他選擇了。

楚王負芻拍案而起,怒道:“給不谷傳詔!”

“秦王暴虐,荼毒天下。今滅三晉,尚不知足,欲窺我楚地,故背信棄義,自殘使者,枉我罪名,汙我擊南郡之事,行詭詐之道……”

楚國,亦正式向秦國宣戰。

……

秦楚宣戰。

天下皆驚。

在原本的魏楚交界處,如今的秦楚邊境,兩國兵馬相互對峙,形勢十分緊張。

但也僅止步於此。

因為現在的時節已經進入八月下旬,各地都開始陸續進入秋收階段。

站在農田中,舉目望去,四方皆是金燦燦、黃澄澄的成熟作物,金黃色的谷穗在那微風中搖曳著,十分的賞心悅目。

田間地頭,一個個農夫持著簡陋的農具,忙碌的進行收割。

在這個以農耕為主的時代,秋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兵法所雲: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若無糧食,就無法進行任何的軍事行動,所以古代戰爭,一般都會選擇在秋天。

秋收之後,待到糧食成熟,不需要壯勞力進行耕作收割時,便可派上戰場,相互廝殺。

所以秦楚之間,雖然局勢緊張,但並沒有馬上開打。

都是在自己國內緊急搶收糧食,同時征召兵員,修繕兵器城防,儲備各種物資,準備迎接接下來的這場驚世之戰。

整個秦楚之間,頗有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

魏地的秦軍大營。

王賁看著手中一張帛書,這是駐守陳留的右庶長桓昭的上書。

“這位桓軍侯說,吾等可趁秋收之時,遣兵攻入楚國境內,割取楚人的糧食,破壞其秋收。此等建議,爾等認為如何?”

軍帳中,幾個將吏相互對視一眼,其中一人道:“下吏曾聽聞法家所言‘春圍其農,夏食其食,秋取其刈,冬陳其寶,以大武搖其本’,桓軍侯上書頗合此道,割取楚人的粟稻,作為吾大軍的糧食,此策甚妙。”

“甚妙?”

王賁淡淡一笑,桓昭的上書確實可行,畢竟楚國雖然陳兵於邊境,但還沒有大舉征發士卒,其兵力只局限於幾個大城,人數也不多。

廣袤的楚地到處都是空隙,他若派軍前往楚地,割取楚人稻粟,補充自家軍糧,確實是一步看上去極有利處的好棋。

“目光短淺之輩罷了。”

王賁不屑一笑。

桓昭所言“秋取其刈”雖然合兵法之道,但那也要看用在什麽時候。

普通的小戰自然無所謂。

但如今即將開始的伐楚之戰,可是一場滅國戰爭,一場幾十萬人參與的驚世大戰,所需糧秣起碼要以百萬石來計算,那點搶割的楚人糧食有個什麽用處?

反而隨意出兵,破壞眼前秦楚平衡的局勢,很容易讓楚國緊張,提前引發大戰。

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矣,到時候會出現什麽後果,誰也不知道。

舉國之戰,不可輕舉妄動。

他王賁打仗,跟老父王翦一樣,也都求一個穩字,這種不知後果的“小利”他可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