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楚王出降(第3/3頁)

“早知如此,我又何必弑君奪位,爭做這亡國之君,受盡這般屈辱啊!嗚嗚……”

說到此處,楚王負芻再也忍耐不住,跟著那無數楚人一起嚎啕大哭起來。

這一日,壽春城中,哀哭震天。

……

壽春城外。

十萬秦軍,擺開戰陣。

黑色旌旗遮天蔽日,士卒手中的劍戟戈矛更是閃爍著刺目的光,遠遠望去,如同一片金屬密林,森寒刺骨。

趙佗跟著王翦一起站在寬闊的指揮車上,他稍稍位於王翦後方,一起看向不遠處的雄偉楚都。

那裏,壽春城門大開,肉袒牽羊的楚王負芻正帶著楚國的貴人們緩緩走來。

“趙佗,看到此景有何感觸?”

王翦淡淡開口,聲音平靜,讓人聽不出他是什麽意思。

趙佗心有所動,低語道:“君無道,則國必亡。”

眼前的場景並非趙佗第一次看,就在去年的夏天,他曾在魏地的大梁城外,站在王賁的戰車後方。看著魏王假也和今日的楚王一般,肉袒牽羊,向著勝利者投降臣服。

魏王假,楚王負芻,包括趙王遷,燕王喜,韓王安,甚至是齊王建在內的六國君王。

除去韓國的國力實在太弱之外,其他幾國盡是因君主昏庸而亡國啊。

而且不只是這一代君主昏庸的問題,更多的還是因為六國代代庸主,終至國力衰弱,盡數淪亡。

“是啊,庸主亡國。就如昔日若非趙殺李牧,我想要滅趙還不知耗時幾年,若非燕人從後方攻趙,趙國如果能全力迎戰我秦國,又不知將要耗費我秦人多少力量。還有那齊王,若是他能援助五國,亦不至於讓諸國相繼淪亡啊。”

王翦不由感嘆道:“幸我秦國世有明君,方能有今日虎踞天下之勢。”

趙佗點頭贊同。

秦國,自秦孝公以來,惠文王,武王,昭襄王……

代代明君,世世英主,故而才能成就今日鯨吞天下之霸業。

想到此處,趙佗突然冒出一身冷汗。

他看著遠處正在走近的楚王負芻,腦海裏冒出一個念頭。

歷史上最後一位秦王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等候著劉季的受降。

那時候秦朝滅亡的場景,是否又和眼前一樣呢?

秦奮六世之余烈,花費百年歲月方能兼並天下,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

但想要毀滅這樣的國家,只需一代人就夠了。

雖說歷史上秦朝之亡,秦始皇脫不了關系,但那位秦二世,亦該承擔最主要的責任。

嗣君不賢,乃國家之難。

趙佗雙手微微顫抖。

若為長遠計,他是否應多留意一下秦王政的那些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