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居安思危(第2/2頁)

這是歷史上秦亡的外因之一。

而在秦國內部,除了制度問題外。統治者的濫用民力,大肆修建各種規模宏大的工程,也是最終亡國的重要原因。

日後那句天下苦秦久矣,真不是說說而已。

趙佗如今已經身居秦國高位,想要在未來極有可能出現的變故中,保全自己的性命,保有長久的富貴權力,都必須要盡量的改變那個結局。

在趙佗看來,歷史上秦帝國各種規模宏大的工程中,直道馳道、萬裏長城,甚至是南方的靈渠,這些至少都對國有益,有可取之處。

唯有修建規模巨大的陵墓和大量的宮殿,卻是在徒耗民力。

就像那些秦卒問的,修那麽多宮殿,大王住的完嗎?

大量的殿宇宮室,看上去氣派非凡,但對整個國家來說,其實是有弊無利。

現在,秦王政已經開始了有大搞工程的勢頭。雖然還不算特別過分,卻讓趙佗非常擔心。

今天你秦王政敢修建六國宮室。

明天你就敢弄出一個阿房宮。

一個工程接一個工程的上馬開工,讓黔首庶民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

這樣搞下去,秦國還能長久?

秦國一完,他趙佗也得跟著完蛋。

“我要勸諫大王才行!”

“不過不是現在。”

趙佗有勸諫之心,但也很清楚,如今的他人微言輕,別看屢次立下大功,實則是無根之萍,全靠大王賞識,方能在秦國有一些地位。如果隨意勸諫,惹怒了秦王政,對方一句話就可以將他趙佗廢掉。

就像歷史上的扶蘇一樣,親兒子勸諫,一樣被發配邊關。

所以趙佗不僅不能勸,甚至還要順著大王的心意才行,最多來一些曲線救國的策略。

若想讓自己的話語權增強,他必須要再往上爬。

“此番滅楚,以我功勞升上兩級應該不成問題。但想在朝堂上,對國政大事有發言權,這還不夠啊。我的爵位必須還要往上升。”

想到此處,趙佗轉頭對酈食其問道:“酈先生,你此番使齊,對齊國頗有了解。若秦國滅齊,以你之見,難乎易乎?”

聽到趙佗詢問,酈食其大笑道:“齊人四十余年未經戰事,人人懈怠,甚至連軍陣都站不齊,哪是秦國百戰精銳的對手。再加上他們第一次出兵,就在甄城被將軍大破,心中早已對將軍畏之如虎。”

“若是那些四國欲孽尚在齊國,或許還要注意一番,但現在那些人全都被齊王驅逐,逃奔燕代和荊楚,齊國內部已無大患。若是將軍領兵攻齊,當可手到擒來。”

說到此處,酈食其又壓低聲音,說道:“我早已將臨淄情況探查清楚,只要將軍領兵攻齊,我可憑三寸不爛之舌,勸齊王歸降,如此將軍便可獲得全功。”

趙佗頷首。

歷史上齊國面對秦軍兵臨城下,直接舉國投降,難度應該很低。

在這個時空,雖然主張投降的後勝被四國余孽刺殺,但齊國也遭遇了甄城大敗,氣焰直接被打滅了,想來就如酈食其所說,秦若滅齊,當是手到擒來。

當今之世,五國皆滅,尚未被插上黑色秦旗的唯有代地、遼東和齊國。

代國孱弱,遼東偏遠。

又大又肥又好吃的唯有齊國。

“歷史上滅齊的主將是王賁。”

“這一次,我當主動請命,將這任務從王賁手中搶過來才是。”

趙佗擡首,望向渭水上遊的鹹陽城,他的眼中滿是自信和堅定。

“我趙佗,要做滅齊的主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