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劍指秦律(第2/3頁)

派出去的孤零零的幾個秦吏,真能指揮的動當地豪強宗族嗎?

而且這其中還可能會涉及到中央派出去的秦吏,被糖衣炮彈腐化侵蝕的問題。

隨著趙佗話音落下,一旁的趙高滿臉驚異。

秦王政的眉毛則皺成了一團。

他所知道的地方情況,都是由當地的郡守、郡尉以及監禦史等稟報。

雖也有人提及官吏太少,請求派遣吏員的上書,但一直沒引起重視,因為就連關中的秦吏也不太夠用。

如今聽趙佗這麽敞開了說,秦王政才意識到這是個可以動搖國本的大問題啊。

秦吏過少,讓秦國雖然能征服六國,卻無法徹底的統治六國之民。

這也是為什麽韓成、張良等人,可以在潁川郡、東郡來去自如的核心原因。

秦王政手指輕輕叩擊著身前的木案,他盯著趙佗,開口詢問:“依你趙佗之見,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趙佗開口道:“臣認為這個問題便是因為派出去的官吏太少,難以有效控制諸侯故地。其中一個解決辦法,便是我秦國增加文法吏數量,想辦法培養出數量足夠多的吏員。”

“增加文法吏的數量?”

秦王政眉毛皺的更厲害了。

秦國的官吏來源,除了軍功勛貴外,更多的還是出自學室。

大量從學室中培養出來的精通秦律的文法吏,是整個秦國官吏的核心和支柱。

但並非任何人都能進入學室,秦律有言“非史子也,毋敢學學室,犯令者有罪”。

只有令、史的子弟,也就是秦朝在職公務員的後代親屬方能進入學室學習。

這就限制了學室子弟的資格,故而能成為秦吏的人數是有限的,不是想增加就能增加的。

而且從趙佗剛才所說的問題來看,想要解決,所需要增加的文法吏數量絕對不少,不是特招一個兩個就能解決的。

秦王政低語道:“你之所言,該如何增加?”

趙佗昂首道:“臣認為律法所限制只有令、史之子方能進入學室,成為文法吏,已是不合時宜,大王或可增益律法,以符合如今的秦國情況。”

此話一出,殿中侍立的趙高臉色大變,一雙眼睛死死盯著趙佗。

此子竟膽大如斯!

他完全沒想到,這個還不到二十歲的趙佗,竟然有改變秦律之心,這膽子可真是大的。

相比於趙高的驚駭。

秦王政倒是沒有太大反應,對於他來說,只要能解決問題,修改律法又能算得了什麽。

“昔日商君變法時,面對杜摯所言:法古無過,循禮無邪。曾答曰: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兵甲器備各便其用。”

“你趙佗所言有些道理,若能解決秦吏不足的問題,寡人修改律法也不是不行。只是你認為該如何增益才是?”

趙佗心中一喜。

經過商鞅變法的秦國,果然和後世那些“祖宗之法不能變”的朝代不同。

雖然秦國在一些制度上顯得古板嚴苛,但好在秦人一切講求實際,只要能增強國力,解決國家所面對的實際問題,就沒有不可以改變的東西。要不然,也不會有昔日的商鞅變法。

哪怕是看上去威嚴神聖的秦律,亦可以應時而變。

秦王政,也並非那種法古守成之君。

趙佗深吸口氣,面對大王的詢問,他自然不會說出“科舉”之類不合時宜的東西。

他回道:“稟大王,如今我秦國占領諸侯之地,文法吏的數量不足,然因立功而得爵者數量卻眾。國中令、史子弟不夠培養使用,臣昧死建言,或可增加得爵者子弟進入學室的資格。”

“不局限於令、史職位。而是一定爵位的子弟都能獲得進入學室的資格,則我秦國學室子弟的來源便可大大增加,只需數年之後,便能培養出大量的文法吏,派往諸侯故地,幫助大王進行治理控制。”

“除此之外,得爵者子弟能夠進入學室,這也是一種爵位上的好處和榮譽,符合昔日商君所言‘明尊卑爵秩等級。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的原則,更能增加我秦國爵位的好處,想必日後士卒作戰能更加拼命,為子弟得一個好前程!”

趙佗目光炯炯。

經過伐滅五國的戰爭,秦軍之中因功得爵者不知多少。

定下一個爵位的標準,讓擁有這個爵位的人的子弟親屬擁有進入學室的資格,不僅能增加學室子弟的來源。而且也不違背秦國“軍功爵”至上的原則,甚至還讓爵位的含金量變得更高了。

一些秦人為了子弟能夠進入學室混個好前程,日後上了戰場,怕不是會更加拼命的去賺取爵位。

果然,聽到趙佗這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