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事變(第2/4頁)

“今上臥病於床,不能遠行,我將前往雍城祭祀。我不在的時候,你當多注意朝中事項,並照顧好汝母與姊妹。”

趙佗對兒子趙徹囑咐著。

雍城和鹹陽相距三百多裏,再加上還要進行祭祀等儀式,一來一回耗費時間可不短。如今國事改革正在進行,他怕出現什麽變故,故而囑咐趙徹幫他注意一下。

趙徹在西征之戰中曾擒獲烏孫昆莫,立下大功,被二世皇帝賜爵為左更。

同時他現在還擔任著中尉丞的職務,輔佐中尉掌管戍衛京師的中尉軍,已經是一個能撐得起台面的年輕人了。

聽到父親囑咐,趙徹應聲道:“父親放心前去便是,京中之事,必不讓父親擔憂。”

聽到這話,趙佗這才滿意點頭,又與妻女告別後,便與宗正子嬰匯合,兩人將前往三百裏外的雍城,代皇帝郊祀上帝。

……

“趙賊終於走了!”

文通侯李於親眼看到趙佗的儀仗消失在鹹陽西郊後,大喜過望。

自從他被趙佗打壓,有了奪權的想法後,隱忍數月,就在等著這秦君郊祀之事,好用一個合理的借口支開趙佗。

沒辦法,趙佗的威望太大了,只要他人在鹹陽,李於等人根本不敢亂動。

李於在私下裏盤算過,趙佗那些手下舊部占據了許多軍中要職。

趙徹是中尉丞,輔佐中尉掌管部分中尉軍。

黑臀是中尉軍司馬。

涉間是太尉長史。

還有鐘離眛、盧綰、酈商等人亦在中尉軍、衛尉軍,甚至郎衛軍中任職,而且他們一任職就是十幾年的時間,在軍中影響非常大。

鹹陽三軍。

郎衛軍、衛尉軍、中尉軍,全都有趙氏的勢力分布。

除了高級軍官外,有不少士卒都在趙佗手下當過兵,對趙氏有著一份天然的忠心。

一旦事情有變,趙佗在鹹陽只需振臂高呼,憑他的身份,必定一呼百應,軍隊盡數倒戈。

這種事情不得不防,當年嫪毐叛亂,就曾發動了縣卒、衛卒、官騎、戎翟等武裝勢力。

當時的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等皆是嫪毐黨羽,共同舉兵反叛。

如今的趙氏比嫪毐並不差,所以要提防他們憑借軍隊暴動。

而正因為趙氏在軍中的勢力龐大,使李於勸說三世皇帝奪權的時候更有說服力。

趙氏一黨不僅獨攬國政,而且還掌握了軍權,堪稱是呂不韋和嫪毐的合體。

有這種臣子在身邊,就問你這個當皇帝的怕不怕?

“將趙佗調走,此賊首不在,吾等一旦行動,則趙氏黨羽必定群龍無首,不敢擅動,將被吾等盡數拿下。等拿下趙氏一黨,就可順利掌握三軍,到時候有趙賊黨羽家人為威脅,又有陛下詔令為大義,不怕他不俯首而降,如此國家大權將歸於陛下與吾等忠臣手中,不會被奸臣掌控。”

李於聲音懇切,他是皇帝的親舅舅,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害皇帝的。

現在計劃順利,趙佗真的被他們調走了,給了小皇帝和李氏兄妹極大的鼓舞。

李於的計劃也進入了第二個階段。

擒拿趙佗家人,以及趙氏的黨羽。

“趙氏在郎衛、衛尉和中尉軍中皆有人擔任高職,涉間更是太尉府長史,如今太尉病弱,此人多掌握太尉之權。陛下一旦下詔令三軍擒趙氏,則消息頃刻間就會泄露於趙氏黨羽的手上,為了防止驚擾趙氏,吾等當繞開三軍,另尋臂助。”

大事當前,李於的腦子轉的很快,分析出三軍裏多有趙佗親信,你根本無法判斷哪些人忠於皇帝,哪些人又是忠於趙氏。

一旦判斷失誤,那他們的奪權之事可就完蛋了。

故而先期不能動用三軍,否則有被趙氏反制的風險。

李姝皺眉道:“若是連郎衛都不能用,那吾等如何擒拿控制趙氏黨羽?”

李於略一思索,當著太後母子二人的面,說下了一個常被忽略的勢力。

“宗室。”

他低聲道:“宗室諸公子,皆乃陛下叔、伯,為嬴姓血脈,始皇帝子孫。面對權臣竊取國柄,宗室之人天然就站在陛下這一邊,趙氏無法染指他們。吾等可借助宗室諸公子之力,定能擒趙氏黨羽,然後掌控三軍。”

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宗室無功不得封爵,日子過得不是很好。

但再不好,那也是相對來說的。他們是王家血脈,每個人府上都有上百人的奴仆,若是諸公子一起響應,弄出個千人甚至數千人的勢力是沒問題的。

“陛下傳詔令三軍勿動,則不至於驚擾趙氏黨羽。由諸公子在夜中率仆從先去拿下趙氏府邸,將趙徹等人控制在手,然後再將涉間、黑臀、鐘離眛等人一個個拿下,如此清除趙氏勢力後,則三軍便可握於手中,大勢可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