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兵道

雨夜聲寒,廊上響起一陣腳步聲,一名侍從端著宵夜進來。

漆盤裏盛著熬豚和菜蔬,還有一份熱騰騰的羊羹。高嚴向來節儉,今夜加了兩道大菜,倒讓侍從有些意外,思忖著該是來了客。

他謹慎地跨入門,就見清冷的廳堂裏,高嚴負手獨立於案前,眉宇深蹙,案頭銅燈寂寂照著桌上輿圖。

他左右環顧,卻不見有客。唯有空中還依稀留著一縷濕寒的雨氣。

蕭暥早已經走了。

戎馬倥傯,難有停留。

高嚴嘆了口氣,沖他擺了擺手,示意拿下去罷。

他原本見蕭暥形容清削,氣血蒼白,燭火下都不見顏色,便讓夥房多備兩個菜,現在看來,早知道還不如就熱幾個包子,說不定蕭暥還能趕著吃上幾口。

窗外夜雨飄搖,一如這飄搖的亂世。

此去都昌城還有百余裏,路途遙遙,沙場兇險,風雨滿征衣。

***

雨夜,馬蹄激起泥水飛濺。林間寒霧中隱約有兩點螢火如影隨形。

“主公,此間有探馬遊騎。”雲越道。

蕭暥早就看到了。徐放不愧是鐵鷂衛頭目,看來他不僅駐守要沖,還在黃龍城周邊廣撒探馬。

蕭暥沉聲道,“跟上,不用管隊形!”

隨即一夾馬腹,戰馬疾馳如電。身後的十騎,緊跟著在林間呼嘯而過。

夜雨路滑,林間疾馳很考驗馬術。果然那幾個探馬只跟了片刻,就放棄了追蹤。

深夜,鷹嘴口,徐放大營前亮如白晝。

數十支火把照明下,士兵們滿身泥水奮力地揮動手中的鐵鏟,挖掘壕溝陷坑,鑄造工事。

中軍大帳裏,徐放一邊看各地線報,一邊烤著火盆去潮。

“都尉,探馬回來了。”

軍帳掀起,一名身披雨布的士兵進來。

徐放攏了攏披在肩頭的衣服,“如何?”

“報將軍,未見敵軍,不過……”

“不過什麽?”

“有一隊人馬,繞過此處,向西南方去了。”

徐放立即警覺道:“多少人?”

“十人左右,隊形散亂。”

徐放心道,才只有十人,鬧不出什麽風浪,這大概是往來的亂兵草寇了。

“將軍,是否要追擊?”

徐放擡頭看看營外這連天雨幕,“不必了。”

夜雨路滑,林中很容易迷失目標,就算是有遊騎探馬,區區十人,也犯不著大動幹戈。

當務之急還是挖好壕溝,建起工事,布下連弩,扼守隘口,靜待蕭暥南下的大軍更為重要。

***

都昌城。

清早熹微的天光裏,守將趙義登上城樓例行巡查。茫茫雨幕中,就見廣袤的原野上,一隊人馬向東門疾馳而來。哪裏的軍隊?

片刻後,趙義還是有些不可置信,低聲問雲越,“主公何時到的襄州?”

進城後蕭暥簡單了解了一下都昌城的兵力部署,和高嚴所說相差無幾。

都昌城有守軍五千人,都是之前魏西陵訓練的精銳,除此之外,還有三千剛招募的民兵。但這些新兵只訓練了一兩個月,還沒上過沙場,若說是拿著刀劍的農夫也不為過。

所以憑都昌城目前的幾千兵力,守城尚可,若要分兵去攻黃龍城是不可能的。

“留下三千將士駐守城防,其余人立即到大校場。”蕭暥道。

兵力的優劣不在於多寡,而在於怎麽激發戰力,在於如何調配。

片刻後,數千士兵列陣於城樓下,風吹掀起陣陣雨幕如霧飄過。

蕭暥容色蒼寒,默然按劍登上點兵台,所有人的目光隨著他的身影緩緩移動。尤其是那三千新兵。

他們大多數是走投無路的流民,在諸侯混戰的亂世裏掙紮求生。直到襄州屯田新政,給了他們農具和耕牛,只要開墾荒地,就能擁有土地田舍和安穩的生活。無數人從各州郡扶老攜幼舉家帶口地投奔而來。在亂世風雨中,終於有了一片安居之地。

這兩年來,襄州屯田千頃,物阜民豐。上月,襄州開始征兵,百姓紛紛投軍。但為保證耕種,高嚴規定每戶有兩名以上男丁者,方有一人可應征從軍。這些人從軍,不僅是想立軍功,也是護衛襄州,護衛他們的土地田產。

陰沉的天空下,旌旗飛揚,蕭暥扶劍而立,朗聲道:“襄州軍的將士們,無論你們來自哪裏,如今你們在襄州紮下了根,這裏就是你們的鄉土,有你們的土地和族人。現今,有人侵奪襄州的土地,占領黃龍城,該當如何?”

“把他們趕出去!”“奪回黃龍城!”士兵們紛紛呼嚎響應,聲震如雷。

蕭暥眸中凝起寒芒,倏然擡手,嘈雜的聲響立即平息下來,四周只有一片靜默的吸氣聲。

他明白,戰場上光有決心是不夠的,這些新兵畢竟沒有上過沙場,也沒有經歷過血雨腥風的磨礪。但是這個亂世已不會給他們慢慢磨礪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