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兩章合一

這篇報道足足用了整版,上面詳細寫出了事情的始末。

不過報道方式,卻是和原先的稿件完全不同,因為第一句就是:在1983年的深秋,市汽車一廠廠長白偉(化名),當著市機械局局長郝仁(化名)的面,一頭撞向了居民樓。

這個開頭,幾乎吸引了所有的人目光。

這明明說的是行賄受賄案件,怎麽會以這樣的方式開頭?可誰又不想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麽呢?很多人直接付了錢,就忍不住拿著報紙看了起來,還有一部分人,本身並沒有購買《法制日報》的想法,可是看到了別人看或者是這個頭版故事,也忍不住掃了一眼。

一眼就拔出不來了,最終掏錢買上了這一期。

故事雖然是用了這麽一個駭人聽聞的導語,但講述還是從頭開始,那自然就是平靜的汽車一廠突然接到了一個不合理的電話——在沒有任何通知下,在沒有任何人征求意見的情況下,他們被通知,要合資了。

隨著故事的慢慢發展,老廠長屢次找到郝仁匯報都不曾得到解決,事情也慢慢起了變化,人們的情緒都隨著波動起來。

“這太不負責任了吧,明明是二廠,突然換了一廠,這根本不合適。原來效益的不好的二廠還是效益不好,可效益好的一廠卻被合資了,他們產的小汽車自然也就不能生產了,這根本不合理。”

“可不是。還說讓二廠接了一廠的設備和訂單,二廠如果有這個本事,就不會效益低下發不出工資了。這純粹是胡鬧,這個郝仁怎麽做這樣的決定?”

“我看這個郝仁就是有問題,要不就是他能力不夠,看不清楚這其中局勢,日本人說什麽他幹什麽,要不就是,他有貓膩!”

這話一出,很多人都覺得,後面這個猜測有些過分了:“那倒不至於,現在合資是大趨勢,咱們市裏多少廠子都爭著合資呢,大家都覺得合資是好事,這個郝局長八成也是這種觀點,所以覺得即便給了一廠,也是對他們好。”

“就是,我可是聽說了,咱們日化廠合資的話,人家出錢進口設備,還給出技術和配方,投資上千萬,到時候生產的全都是國外流行的化妝品,還能出口呢。這不是升級了嗎?我可是用過我姐姐的日霜,是姐夫出差從法國帶回來的,哎呀,那個感覺真的特別好,而且香味也跟咱不一樣,很淡雅,不像我們的,香的膩人。”

不過,當他們看到白偉拿著廠裏的專利和利潤表跑去找郝仁說服的時候,郝仁的態度,不少人的感覺就有點變化了。

“我怎麽覺得不太得勁呢。”

“就是啊,你看看,這個一廠其實沒必要合資啊。他們一來自己的技術就不錯,不是說他們的工藝特別好嗎?二來還和燎原廠簽了訂單上新生產線,燎原廠我知道的,前一陣子他們出了燎原一號,後來又出了燎原二號,都是數控機床,比日本的還好,那不引進他們也進步啊。”

“我也覺得是,挺奇怪的,幹嘛這麽著急啊。而且,他什麽態度啊,人家白廠長是好好說明,他怎麽能把人趕出去,還把資料都踩在腳底,他不應該是列數據進行說服嗎?”

“不行,我好氣啊。”

“我也覺得,感覺他這人工作態度有問題,有點懷疑他了。”

不過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你們這都是感情用事,要是一個領導,已經決定的事情,千次百次的都說了,對方還是不配合,還跑到家裏絮絮叨叨,把人孩子嚇壞了,誰不煩?這就是看著這種冥頑不靈的老頑固真的生氣了才這麽做的。”

“合資有什麽不好,他們汽車好,怎麽沒有全國大賣?他們好怎麽咱們汽車還是不如人,只是比同行其他好點而已。還和燎原廠定設備,汽車只是設備問題嗎?設計呢,各種性能呢,要是這麽簡單,人家國外汽車公司的研發部門都是擺設嗎?”

這樣的爭吵到處都有,讓許如意來說,畢竟這會兒的人很純粹,講究的還是人人為公和大公無私,所以很少有人會覺得,一個官員能做到什麽程度。

但隨後就不一樣了,白偉當面撞頭,兩人都被帶走,讓人心痛又唏噓。

“白偉是真急了,可是有情可原,他是真的愛廠心疼啊。”

“這就是老實人,明明有理可是卻說不出來,也沒人聽,最終只能選擇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引起注意。”

“這太慘痛了,我都不忍心看下去了。”

可不會有人半路停下的,鬧成了這樣,誰不想知道,最後到底怎麽樣了,這畢竟是《法制日報》啊,那就是犯法了。是逼迫合資出了人命嗎?還是其他的原因,大家都想知道。

但是這會兒,原本熱烈的討論,再也不復存在,無論是在辦公室裏邊看邊說的同事們,還是一個人讀大家聽的車間裏,亦或是在大學宿舍裏教室中,再或者是其他任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