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風將起(第2/2頁)

聽了朱祁鈺的敘述,汪氏頓時一驚,抓著他的衣袖,緊張地問道:“這麽說……母妃被軟禁了?”

朱祁鈺搖了搖頭,道:“還不至於軟禁,畢竟還沒有什麽事情發生,太後娘娘師出無名,必會受到外朝反對,但是監視和限制行動是肯定的,聽青珠姑姑的意思,母妃如今只能往慈寧宮和坤寧宮去,其他地方,怕是去不得……”

“對了,你出宮前,母妃可有什麽事情交代你?”

汪氏想了想,從袖中拿出一只精致的香囊,遞給朱祁鈺,道:“倒是沒說什麽,只說讓妾身將這香囊務必交給王爺。”

朱祁鈺接過香囊,翻看了片刻。

出宮之前,吳賢妃也說過此事,說她縫了個香囊,要放他幼時佩戴的一顆珠子進去,所以讓汪氏帶回了王府,還特意囑托要給她捎回去。

當時朱祁鈺應了下來,但是他當時就明白,這是吳氏在提醒他回來之後,務必來見汪氏。

他的確有一顆珠子,是先皇賜下的,但是因為幼時頑劣,那珠子早就不知道丟哪去了,當初吳氏還找了好久都沒找到,怎麽可能在郕王府?

想起吳氏當時說話的神情,朱祁鈺忽然轉頭道:“興安,拿把剪刀來。”

興安點了點頭,不多時便從外間回來,將一把小巧的剪刀遞了過來。

朱祁鈺拿起剪刀,沿著針腳細細的將香囊拆開,將裏頭的香粉倒在碗中,然而卻只是普通的香粉。

汪氏見他皺起了眉頭,不由得擔心問道:“王爺,怎麽了?”

“母妃出宮之前,特意讓我來見你,還說要你明日將香囊送回去,我本以為這其中有什麽玄機,可是……”

瞧了瞧碗裏的香粉,朱祁鈺一陣皺眉,若是香囊當中沒有暗藏東西,那麽這玄機又在哪呢?

汪氏聞言,伸手在香粉當中劃拉了片刻,又拿起香囊捏了捏,臉上露出一絲驚疑不定的神色,隨即抄起桌上的剪刀,將香囊的上方齊齊剪開。

“王爺,有夾層……”

汪氏將香囊遞過來,朱祁鈺一瞧,果不其然,香囊的外層絲綢和內襯中間,縫了了一層錦帛。

將內襯徹底拆掉,又沿著針腳將錦帛取出,攤在桌案上,朱祁鈺才細細看去。

指揮僉事孟瑛,光祿寺少卿陳誠,吏部郎中劉文,戶科給事中李侃,禮科給事中周鑒,山西道監察禦史李英……

“這是……”

汪氏探過身子來,同樣看著,不過她並不熟悉朝政,看得自然是一頭霧水,只能大略看明白,這是一份朝臣的名單,大概有二三十人,從官職上看,似乎頗有幾個份量不輕的大臣。

朱祁鈺沉吟片刻,開口道:“我沒猜錯的話,這應該是太後娘娘在外朝能夠影響到的朝臣名單。”

孫太後在朝中是有影響力的,這一點朱祁鈺早就知道。

畢竟她執掌六宮多年,又當了這麽多年的太後,就算是不刻意去經營勢力,也會有不少外朝的官員,想要通過她得到重用。

經年累月的下來,這股勢力也不容小覷。

前世的時候,朱祁鈺完全是被文臣們硬生生推上了皇位,所以這股勢力還沒來得及動用,就隱匿了起來。

直到後來的奪門之變時,朱祁鈺都沒有能夠完全的摸透孫太後在朝中究竟安插了多少人。

如今再看這份名單,朱祁鈺的心中多前世的事情,也多了幾分通透。

所幸的是,孫太後畢竟沒有提前準備,皇帝是她的兒子,她提拔這些朝臣不過順手為之,並非刻意經營,所以官階都不高。

這二十多人中,有一半左右都是勛戚,文臣多是科道官,讓朱祁鈺感到詫異的是,甚至還有六部侍郎級別的人物,所幸,幾個緊要的地方以及六部七卿,皆不在其中。

將錦帛收起,朱祁鈺閉目思量了片刻,睜開眼睛,道:“蕓娘,你明日清晨進宮一趟,到時你……”

後面的幾句話,朱祁鈺壓低了聲音,貼在汪氏耳邊說了。

聽完之後,汪氏咬了咬下唇,道:“王爺,可是有大事要發生?”

朱祁鈺沒說話,過了片刻,回答道:“雖是冒險而為,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明日宮中,你將興安和成敬都帶過去,若真遇事,護好母妃和你,其余不必擔憂……”

窗外一陣秋風吹過,不知何時,一彎小小的月牙已經掛上了半空,將月光柔和地灑在大地上。

今夜,不知多少人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