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代王世子(第2/3頁)

而剛剛說話的這位代王世子朱成煉,亦是如此。

和朱音埑的才學出眾,朱範址的沖動魯莽不同,朱成煉雖然身份尊貴,但是,他平時十分低調,甚至可以說是沉悶。

說起來,這和他自幼的經歷有關。

代王一系,初封於太祖庶十三子朱桂,相較於其他的兄弟,這位代王可謂幸運的多。

作為太祖欽封的塞王之一,他在建文年間曾一度被廢為庶人,但是後來太宗登基,很快就恢復了爵位,雖然中間數度觸怒太宗陛下,屢遭責罰,但是,始終不改其跋扈的性格,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活的夠久。

這位初代代王,直到正統十一年才薨逝,活了足足七十二歲,把自己的兒子都給生生的熬死了。

現任的代王,是朱桂的孫子朱仕(土廛),但是實話實說,這位新任的代王爺,日子一直過的很差。

至於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建文年間,朱桂曾被削爵幽閉,足足的過了一段苦日子。

靖難之後,他雖復爵,但是,卻將自己被建文帝針對的原因,歸結到了他的王妃徐氏身上。

在朱桂看來,如果不是因為,他的王妃徐氏和當時的燕王妃,也是後來的徐皇後一母同胞的話,建文帝不會挑他率先下手。

出於這個原因,朱桂待徐氏和她的兒子,也就是朱仕(土廛)的父親朱遜煓極差,不僅收回了所有伺候的下人奴婢,而且不給金銀祿米,將她們母子趕到了一片荒涼的莊園自生自滅,堂堂的親王正妃,被迫親自下地耕種為生,還要時常受到來自朱桂小妾和兩個庶子的欺淩。

為了這件事情,從太宗到宣宗,都曾經數度下旨斥責乃至是責罰,但是,朱桂這個人跋扈起來,連聖旨也不認。

甚至於,當時很多朝中大臣都猜測,要不是因為徐氏是經由太祖親自冊封,有金印寶冊的代王正妃,且是太宗皇後之妹,說不準朱桂的那個性格,直接打殺了徐氏都有可能。

徐氏如此,作為她的兒子,朱遜煓的日子自然也難過的很,二十六歲就郁郁而終。

宣德二年,代王妃徐氏病重,臨終前向朝廷上的最後一道奏本,是向朝廷為自己的兩個孫兒,也就是朱遜煓留下的兩個孩子請封。

不錯,朱桂苛待徐氏母子,苛待到了連他這一脈的兩個嫡孫,都不肯給上族譜,逼得代王妃在病逝之前,違背規矩自己上本。

奏疏到了朝廷,已經數度斥責過朱桂的宣宗皇帝也沒有辦法,跟禮部商議過後,索性幹脆越過了朱桂,直接冊封朱遜煓的長子朱仕(土廛)為世孫。

但是,畢竟宣宗是朱桂的侄孫,而且天高皇帝遠的,朝廷也只能做到如此地步。

朱仕(土廛)雖然得了朝廷的冊封,有了世孫的位份,但是,整個代王府,依舊被朱桂的寵愛的兩個庶子,廣寧王和潞城王把持著。

直到正統七年,代王府長史實在看不下去,冒著欺君的罪名,昧著良心上奏,說朱桂“年老久病,無法理事”,才讓朝廷直接下詔,奪去了朱桂和他兩個庶子對代王府的署理權,交由世孫朱仕(土廛)管理,才算是讓代藩漸漸走上了正軌。

但是,朱仕(土廛)本身性格懦弱,而朱桂雖然被長史奏稱“年老久病”,但是實際上身體倍棒,當街打人都不成問題,所以,雖然朱仕(土廛)獲得了署理府事的權力,可畢竟代藩是代王的代藩,他還是動輒被朱桂打罵為難。

作為朱仕(土廛)的長子,朱成煉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雖然貴為代王府的世子,但是,他從小受盡了曾祖父的白眼和冷落,也看盡了父親的懦弱和無奈。

或許對於其他人來說,到京城讀書是個苦差事,可對於朱成煉來說,哪怕是如今朱桂已死,自己的父親已經成了真正的代王,那個地方,依舊是他十分厭惡,不願回去的地方。

又或許正因於此,他對於朱音埑這種能夠事事受到祖父庇護的宗室子弟十分羨慕,到了京城以後,他跑的最多的,就是岷王府。

朱音埑是何等樣人,在了解了朱成煉的經歷之後,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情緒,所以,在老岷王的授意下,整個岷王府上下,對待朱成煉都是當做府中的少爺一樣。

雖然這麽說輩分有些亂,但是,對於朱成煉來說,這短短一年的京城生活,的確讓他感受到了久違的親情滋味,甚至於,在岷王府的日子,他都是將老岷王當成了祖父來看待的。

朱範址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他才難以開口指責朱成煉,宗學裏頭,他們三個關系最好,所以,朱範址知道,岷王去世,朱成煉的悲傷不亞於朱音埑,對於襄王的憤怒也是一樣。

但是他還是想不明白,朱成煉這個時候到底在想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