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一章:示威(第3/3頁)

“今日朕宣召之人,皆是宗室藩王,朝廷重臣,不必拘謹,暢所欲言便是。”

吃一塹長一智,有了魯王和周王剛剛拿奏對的規制做文章的舉動,天子顯然也學精了。

有了這句話,殿中諸臣再怎麽說,至少都不會因為開口說話而被怪罪。

不過,這顯然不是一個好做的差事,眾臣相互看了一眼,最終,還是胡濙率先上前,道。

“陛下,臣以為,周王爺說的有理,這件事情,的確是一些官員行事不周,有所冒犯。”

“但是,整飭軍屯乃是朝廷大政,涉及繁多,朝廷上下,總會有顧及不到之處,一時有過在所難免,不過,為國效力盡忠之心,無論是朝廷文武,還是宗室藩王,總是相同的。”

“在場皆是天家宗親,自能明白何為為國之道,於少保此番出京,風雨兼程,嘔心瀝血,清丈軍屯,將各處軍屯收歸朝廷,功勞苦勞,總還是有的。”

“念在於少保一心為國,也請陛下寬宥不罪,臣相信,諸位王爺,也並不是想將此事鬧得沸沸揚揚,既令朝廷顏面盡失,又讓陛下痛失愛臣,對吧?”

作為滿朝資歷最老的大臣,胡濙剛剛在旁看著,對於眼前局勢,已然有了一個清晰的判斷。

這幫藩王,個個都是有備而來,有人負責胡鬧,有人負責和稀泥,有人負責主持公道,分工明確。

如果是單獨對上他們某一個,那麽都容易解決,但是,他們聯合起來,就變得棘手無比。

尤其是,這些藩王明顯已經有了共同目的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快刀斬亂麻,盡量用最小的損失解決此事。

所以,這種時候,跟他們辯駁於謙到底有沒有過錯,毫無意義,剛剛周王等人的行為,其實已經表明了一切。

他們不會去討論事情的對錯,只會死死的咬住於謙的所作所為有違祖制這一點不放。

一旦事情越鬧越大,朝野盡知,那麽最後必定會鬧的難以收場,甚至於,說不定連天子都會被拖下水,因為到了那個時候,天子無論是什麽立場,都會無比為難。

因此,胡濙上來就說於謙有錯,但是,又申明他是為國盡忠,情有可原,順帶著捧了捧在場的諸王,最後故意的將事情的處置推到了極點上。

這些藩王只要不傻,就知道,朝廷或者說天子,不可能真的因此就罷免於謙這樣一個朝廷重臣。

要是真的這麽做了,即便是對諸王來說,事情也會變得難以收拾,所以胡濙故意這麽說,就是希望諸王的態度能夠稍稍軟化一些,至少,不要像現在一樣步步緊逼。

但是,這些藩王顯然也不是好糊弄的,聞聽此言,魯王直截了當的開口,道。

“陛下,臣等此來,只是為了申明對錯,辨明是非,討上一個說法,至於分明對錯之後,該如何處置,相信陛下自有論斷,此非臣子可以置喙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