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一章:勸不住的於謙(第2/3頁)

就算他們之間有私交,但是想要在這種大事上勸他,只怕也頗不容易,但是從另一方面來想,他也的確是最合適的人。

和剛剛對群臣說的不太一樣的是,懷恩最初來內閣宣旨的時候,其實大略透露出了一點皇莊的內情,所以雖然沒有見到具體的奏疏,但是他們知道的,還是比普通的大臣要多一些的。

正因於此,勸導其他人的差事,只能他們兩個來辦,而王翺和於謙又素來沒有什麽交情,要是俞士悅去勸都勸不動,王翺就更不必說了,所以,這差事怎麽說,都得落在他身上。

只是……看著遠處黑著一張臉的於謙,俞士悅有些懷疑,他真的能勸的動嗎?

二人敲定了主意,便各自分頭,王翺朝著胡濙的方向走去,而俞士悅也來到了於謙的身旁。

“廷益……”

“次輔大人,是來勸於某不要再糾纏此事的?”

俞士悅二人聰明,其他人也不傻,看著他們二人在旁邊嘀嘀咕咕許久,自然也猜到了一些東西。

因此,俞士悅這邊一開口,於謙就把話接了過去,口氣平靜,帶著一副公事公辦的意味。

剛上來就被人猜透了心思,氣勢上便先弱了一截,俞士悅嘆了口氣,但還是不得不開口道。

“廷益,今日此來,我等的確莽撞了些,此事就算是緊急,可也不急在這一日兩日,陛下就算今日不見,難道還能一直不上朝?”

“如此大事,又不是幾日可以辦的了的,你瞧這宮門口的官員越聚越多,借眾人之力要挾君上,豈是忠臣當為之事?”

不得不說,和於謙多年交情,俞士悅對於這位於少保的脈門在哪裏,摸的準準的。

於謙這個人,榮華富貴都是過眼雲煙,權勢威風他也在乎,但是,他總是在乎兩件事的,一個是江山社稷,另一個,便是士林清譽。

正因於此,於謙才會屢屢犯言直諫,迎難而上,這次聖旨下達,他也會第一個到宮外求見,除了皇莊之事涉及到軍屯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件事情關乎國政。

所以,直接勸肯定是沒有效果的,想要讓他暫時退去,只能從他在乎的清名上下功夫。

於謙就算再是不在乎別的,可史冊如何記載,卻總是在乎幾分的,俞士悅上來就說,此非忠臣當為之事,就是直擊於謙的罩門。

果不其然,這話一出,於謙的臉色微動,淩厲的目光便瞪向了俞士悅,不過,俞次輔也是久經宦海之輩,他豈會在乎這點氣勢壓制,八風不動的站在原地,平靜的擡頭注視著於謙,便穩穩的接了下來,繼續勸道。

“我也覺得,陛下此舉不妥,一則此等大事,不經廷議,不合規矩,二則將軍田歸入皇莊當中,牽涉眾多,幹系太大,尤其是讓藩王參與到朝政當中,實在不妥。”

對付於謙的第二招,就是這人是個順毛驢,你越跟他對著幹,他就越是要撞南墻。

所以,俞士悅緊接著,就開始把於謙擔心的東西,都說了出來,果不其然,這番話說完,於謙的臉色漸漸緩和下來,多了幾分憂慮,少了幾分敵意。

見此狀況,俞士悅隨即便話鋒一轉,道。

“但是話說回來,朝政之事,不是鬥氣,也不是要分個輸贏上下,你今日到此,也是為了勸諫陛下,不是專為了頂撞陛下的,對吧?”

於謙的臉色一滯,這話問的……

應該說,俞士悅問這話,就是為了堵於謙的口,所以,也不待於謙回答,他便繼續語重心長的道。

“廷益啊,陛下畢竟年輕,才登基數年而已,你不能覺得陛下英明聖德,什麽錯都不會犯,如今出了這等事情,陛下固然是沖動了,可你就這麽堵在宮門口,強迫陛下拖著病體召見大臣,難道就不沖動嗎?”

“病中之人,最易焦躁,何況,這宮外如今鬧出了這麽大的動靜,就算是陛下召見了我等,心中也必定存有怒意,如此一來,雙方都不冷靜,豈能好好議政?”

“你這個時候非要進去,對勸諫陛下毫無益處,反倒只會讓局面變糟,而且,會讓外間議論,陛下不聽勸諫,辜負忠臣,反倒成就了你於謙的清名,難道說,我認識的於廷益,什麽時候成了要挾君上,邀名買直之人了嗎?”

這一重又一重的帽子扣下來,不得不說,俞士悅這個內閣次輔,是真的沒白當。

就這一番話,換了別人來,還真的是說不出來。

而明顯的,隨著他的話說出來,於謙的臉色也略有松動,不過,就在俞士悅以為他要成功了的時候,於謙說出來的話,卻像是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和剛剛略顯激動的樣子不同,這個時候的於謙,明顯比剛剛要冷靜的多,面對著俞士悅的這一番勸導,他搖了搖頭,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