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舊事新說(第3/3頁)

“陛下,臣妾也不明白,您要賞這位王大人,賞便是了,為何要說是臣妾勸的?”

汪氏的家裏,也不算是小民小戶,自然也是讀過書的,所以,唐太宗的故事,她當然也知道。

不過,大明不是唐朝,汪氏也很清楚,自家夫君不是那死要面子的人,若是那王竑說的真的有理,賞賜便是,偏要拐這麽大的彎子。

“朕不是唐太宗,王竑也不是魏征……”

聞聽此言,朱祁鈺搖了搖頭,開口道。

“大明需要一個魏征,可是,朕不需要……”

就像所有人猜測的那樣,這件事情,朱祁鈺的確是在仿效唐太宗故事,但是,卻又不完全是。

武英殿之事後,朱祁鈺冷靜下來,便想起了那日在陳府的情景。

當時,朱祁鈺問如何解決言路的問題,陳鎰給他的回答是,觀歷代賢君所為,或有所得。

那個時候朱祁鈺沒反應過來,但是,武英殿一事,卻讓他猛然想到,陳鎰指的,可不就是唐太宗和魏征的事嗎?

貞觀之治,清平盛世,和這對君臣是脫不了幹系的,有關於他們的故事,如今在朝野上下,依舊廣為流傳。

不管是唐太宗心愛的小鷂被捂死,還是長孫皇後的勸諫,都成為了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所以陳鎰想說的很簡單,那就是,如果想要一個敢於言事的環境,那麽,要麽就是給予言官寬松的環境,讓他們說什麽都不會被責罰,要麽,就是打造出一個像魏征一樣的人出來。

前者顯然不是朱祁鈺想要的,畢竟,大明的科道已經足夠張狂了,再給他們無限的諫奏權,那他之前還折騰什麽。

既然如此,那就只剩下第二條路,找一個標杆出來,打造一種,好像是鼓勵言事的氛圍出來。

所以,朱祁鈺說,大明需要一個‘魏征’,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需要魏征的是大明,而不是朱祁鈺自己。

這就是,他非要仿效唐太宗和長孫皇後故事的原因。

魏征是千古名臣,而唐太宗之所以會接納他的諫言,不僅僅是因為他自己心胸寬廣,更重要的是,魏征本人是有見識的,他提出的大多數諫言,都是正確的。

這兩者兼備,才促成了這一段君臣佳話,可是,在朱祁鈺看來,王竑顯然是達不到魏征的高度的,此人雖然正直,可是,卻過分迂腐。

如果說朱祁鈺出面封賞他的話,那麽,就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既然賞了,便等於承認他是對的,既然是對的諫言,身為君上,就沒有不接納的道理。

可是,朱祁鈺需要的,是一個有魏征之名,而無魏征之實的大臣。

如此一來,便只有讓皇後出面‘勸諫’,如此一來,雙方都能有台階下,而且……

朱祁鈺看著眨了眨眼睛,明顯有些不解的汪氏,卻沒有多說,只道。

“治哥兒呢?陪朕去看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