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章:一錘定音(第2/3頁)

果不其然,李老公爺一步步的走到殿中,然後道。

“陛下,臣覺得成國公所言有理,海貿乃朝廷大政,可以揚我國威,此等大事,身為勛臣,豈可坐視朝廷因錢糧短缺而不了了之,臣和定國公府,靖安伯府及十一家勛臣聯合,願拿出白銀六十萬兩,以助朝廷。”

眼瞧著其他文臣想要開口反駁他,李賢又繼續道。

“前些日子,臣聽說戶部推行了匠戶改制,許匠戶繳納錢糧,另由朝廷招募工匠助修工程,此策臣覺得亦可以實行在海貿一事上,成國公所籌集八十萬兩,用於營建工程,臣和定國公府等籌集的六十萬兩,用於雇傭工匠,民夫,或可協助朝廷,順利推行此事。”

這一番話,一下子封死了想要反駁他話的人。

一陣低低的議論聲之後,禮部侍郎王一寧有些沒底氣的出言,道。

“即便是錢銀足夠,可如此工程,需要的民夫工匠數量必定不少,還是會驚擾百姓……”

然而,他的話還沒說完,一旁的朱儀就開口,道。

“陛下,臣聞自年節以後,江南各府大雪連綿,百姓四散為流民,生計無著,朝廷雖已竭力賑災,但是,若是能夠招募這些流民,給予錢銀,讓他們前往沿海,為朝廷營建工程,既可以安撫流民,又能幫助朝廷盡快推行海貿,實乃兩全其美!”

呃……

這番話一出,王一寧的臉色也有些尷尬,不由看向了一旁的工部,但是,讓他失望的是,那邊毫無動靜。

於是,王一寧稍一猶豫,只得退了下去。

朝堂之上,仍然還有不少人對此事頗有疑慮,但是,眼瞧著勛貴們這次如此下本,而且,還是靖難勛貴和皇帝勛貴兩邊罕見的聯合,背後又明顯有皇帝推動,這些人就算是想反對,也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兩,於是,一時之間,殿中倒是安靜下來。

見此狀況,上首的天子終於開口,道。

“既然諸卿都沒有什麽意見,那麽,戶部此奏,朕便照準了。”

雖然已經料到會是這般結果,但是,如今真的一錘定音,也還是讓一幫文臣感到有些挫敗。

不過,天子的話還沒完,看著底下的一幫勛貴,天子似是有些猶豫,眉頭皺了皺,旋即道。

“海貿乃是朝廷大政,倒是也沒有,讓各家勛貴出錢興建港口的道理,不過,諸卿的一片忠心,朕也不願拂逆,各家勛貴聯名籌集的一百四十萬兩,拿出一半用於海貿工程的營建。”

“剩下的另一半,交由皇店調配,用於同海外諸國朝貢貿易之用,一應得利,皇莊與各家勛貴並得!”

“至於工程營建的具體事宜,隨後戶部會同工部另議,退朝!”

於是,這麽一場爭吵激烈的朝會,總算是暫時落下了帷幕,當然,結果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戶部海貿的提議通過了,但是,這僅僅只是個開始,接下來具體的實施步驟,才是最大的關鍵,所以,還不能放松。

不過,對於這一點,朱祁鈺早已經有所準備了,事實上,對於他來說,最難過的就是朝議這一關,只要這一關過了,那麽至少明面上,就不會再有人來掣肘海貿一事。

至於那些暗地裏的手段,那就要看人了,王越和余子俊就是他派過去探路的,這兩個人,一個是於謙帶出來的,一個是沈翼帶出來的,在海貿這件事情上的堅定立場不必質疑。

唯一讓人擔心的是,他們的資歷有些淺,可能會鎮不住地方,不過,這個問題也不大,至少這兩個人,能力還是有的,不然的話,也得不到沈翼和於謙那麽高的評價,距離海貿真正開始,至少還有半年多的時間,應該足夠讓他們熟悉地方的政務了。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如今福建官場上的老油條,已經基本都被拿下了,剩下要補充進去的,都是新鮮血液,這一點,朱祁鈺此前已經和王文說過了。

趁著京察的機會,將一些年輕的,有能力的人才,都安排到福建去,算是給他們一個做出成績的機會,同時,年輕人有拼勁兒,自然也更能適應這些變化。

事實上,這也正是朱祁鈺要在開海之前,徹查福建官場的真正原因。

在朱祁鎮的眼中,能夠看到的只有除掉了這些人,會導致開海變得無比困難,失去了一大批可以團結的力量。

但是,對於朱祁鈺來說,他考慮的要更加深遠。

誠然,留著他們,對於開海來說,會是一個助力,可是,與此同時,他們也會是最大的阻力。

沿海一帶如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規則,倭寇和走私商人做最底層,和地方的士紳勾結,依靠走私和劫掠牟利,搜刮民脂民膏,同時,借助士紳的力量,和當地官員搭上線,買通這些人,讓他們對倭寇的所作所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