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來自文人的反抗(第2/3頁)

遍數天下讀書人,約莫不過百萬之數,這其中甚至包括沒有任何功名在身的。

依照陛下那脾性。

真要來一場文武之變。

怕是屠個三十萬讀書人,眼睛都不帶眨一下。

這就是朱元璋的威懾力。

無人不怕,無人不懼。

“鄭老,此事還許你來說個章程,咱們這些人一盤散沙,琢磨了許久,也沒個良策。”

一富態老頭,作揖恭敬說道。

被稱呼被鄭老的那人,看似幹瘦,弱不禁風,但眼神沒有絲毫老人的渾濁,反而精光閃爍。

“老夫既然今日過來了,那便就簡單說上兩句。”

鄭老開始講述,眾人洗耳恭聽。

“太孫殿下的想法,當然是好的,陛下的想法,自然也是好的,這樣的事情,雖說得罪了大家,但究其根本,還是為了咱們大明。”

這番話要是別人說出來,早就被眾人圍攻了,但鄭老說出來,無人反駁,靜心等待。

鄭老繼續道:“然如今大明天下,外患不斷,朝堂興兵倭國,遼東奴兒幹又有肥沃黑土,時局變化,瞬息萬化,更有陜西反賊,聲勢滔天。”

“只能說這些法子,在這個時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大夥也都清楚明白,這番事情下來,整個大明,都會有動蕩不安之勢,如今距前元覆滅,不到三十年,何以興這虎狼之事。”

一番話說開,所有人精神狀態完全不同。

現在大家反對太孫開辦的學堂,但一直沒有個具體名義。

總不能扯起大旗說,太孫你這觸及到了咱們的根基,不能讓那些底層百姓讀書識字吧。

這番說話,於理不合。

所以文人欠缺的,一直就是一個大義的名頭。

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站在道德的至高點,習慣了站在光裏。

這也是為什麽在太孫定下京師學堂後,雖有反抗,但意義不是很大。

除了動用關系,讓那些文人們撤走,就沒其他舉動了。

連官員在朝堂上,都不敢開口。

開口那人,即使被陛下直接問斬,也落不下個好名聲。

學堂根本不愁沒老師,因為多的是連飯都吃不起的讀書人。

且因為除名的關系,已經沒有人敢撤離學堂了。

現在有了這番說辭。

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或許有人覺得,這番說辭,並不是直接阻止,而是拖。

拖個幾年後,不是還得辦嗎?

假若有人提出這個話題,那麽他就沒資格在這後院中。

因為只要有借口把現在延緩,後面多的是各種借口。

一直拖到這件事,再不被提起為止。

“妙啊,大妙!之前咱們總是迷迷糊糊的,看不清個中局勢,現在鄭老一說,便就極為清晰明了。”

“咱們讀書,為的就是忠君報國,為陛下分憂。”

“如此影響大明國祚之事,絕不能在現在這個時候施行,即便要做,依我所見,至少是十年往後的事情了。”

一人提出,馬上多人附議。

後院的氣氛,一下子就熱鬧開來。

守得雲開見月明。

這番說詞,即便是在朝堂之上,也絕對是站得住根腳的。

鄭老在說完之後,整個人就縮進了人群中,好似一個普通老頭。

鄭家在對任何有跟皇室相關的事情上,絕不會為先鋒,甚至不會跟從。

他們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

鄭老小眼睛半眯著,看著喧鬧熱切的眾人,眼底深處閃過一絲輕蔑。

若不是為了家族利益,他又怎會參加這般聚會。

也就是打探到皇室孝陵祭奠,才會過來。

在幕後推波助瀾也就行了,真正行事,鄭家絕不參與分毫。

……

京師城郊。

葉月清帶著數十緹騎前來。

目前葉月清在京師的近衛,也便是玄甲衛了。

按照朱英的吩咐,在京師外城行事,至少得有三十六騎相隨,才可出行。

這是對葉月清下達的令旨,也是保護。

葉月清來的這裏,正是西歐過來的工匠住所。

大門口,自有官員迎接。

“太孫殿下所囑咐的配方,現在進行得如何了,大致還有多久能做出來。”

葉月清直接了當的問道。

接待的官員連忙回道:“回大人,現在鋪路的水泥,已經有三種符合,唯有太孫殿下所交代的用於主梁的三合土,還有些相差。”

葉月清點點頭道:“帶我去看看。”

在官員的帶領下,葉月清很快來到了類似於研究中心的地方。

這裏數十個頭發各異的西歐老人正在喋喋不休的討論。

嘰哩哇啦的,也沒幾個能聽懂。

葉月清的到來,並沒有被他們所注意,年輕官員想上千喝止,卻被葉月清攔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