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姚廣孝回京,七年變化(第2/3頁)

姚廣孝洪武十五年就去了北平,而黃觀則是在洪武二十四年才高中狀元入翰林院編修,自然是錯開了。

朱英笑道:“道衍此人才學極深,於道釋儒三教鉆研極深,這番我想要改革完善中原神話體系,少不得他的幫忙。”

之前朱英就已經跟黃觀說過,關於神話體系對海外教化,信仰的影響。

在這方面,就是黃觀的弱項了。

畢竟黃觀讀四書五經,是正兒八經,根紅苗正的儒生,對於神鬼之說接觸很少。

朱英要借鑒後世的洪荒設定,其中自然會涉及到許多詳細的名諱。

這些名字,朱英怎麽可能背下來。

那些故事,基本上看過就已經忘記了,也就記得個大概,真要詳細寫出來,別搞笑,他只是大學生,又不是什麽研究這方面的專家教授。

再者他的雅文水平也很一般,而新的洪荒體系,必然是要出雅文跟白話文兩個版本的。

一般人顯然很難完成這套洪荒體系的設定。

能同時精通道佛兩家的,少數是一方面,再一方面朱英需要在文字裏夾帶私貨,這等東西唯有姚廣孝最是熟悉了。

朱英還想著把其他國家的神靈也包含在其中,比如古希臘的奧林匹斯眾神,古埃及神話,古印度神話,北歐神話,哪怕是已經淡卻的古羅馬神話,這幾大古神話體系都搞進去。

哪怕是所謂的上帝,也必然要包含其中。

其他小國的,自然就降下去一档。

現在世界神話很多地方都沒有形成大的體系,尤其是在目前世界文明初步交融的情況下,如果統一完善的世界神話體系出爐,必然是有很大市場的。

本來現在大明就是全世界最為富饒,強大,神秘的國度,那麽洪荒神話體系最強,也是很合理的吧。

誰要是覺得不合理,很好,咱們作為神話體系的代表,來碰一碰就知道了。

至於帖木兒,那就無所謂了,目前的帖木兒本土都沒有什麽神話體系,波斯神話目前也是七零八碎的。

再者帖木兒雖受波斯文化影響,自稱蘇丹,實際上他是突厥人,而他繼承的又是蒙古帝國遺產。

在神話體系的對抗上,完全不值得一提。

歐洲那邊就更加簡單了。

畢竟古羅馬帝國都已經崩盤,歐洲分割成了七零八碎的小國,全歐洲的人加起來,都沒有咱大明的人多,哪怕是神話的角度上來講。

我大明的神明信仰之力都要你多得多,你那區區幾百萬的信徒,怎麽跟我大明八千萬信徒相提並論。

且在朱英擬定的神話體系裏,皇帝本身也是神靈的代表,可是有著封神的權力。

這便算是文明的覆蓋了。

文明是一方面,武力值也是很重要。

最後的對決,當然還是靠拳頭。

朱英指著地圖上的南洋說道:“整個南洋,臨近我大明,我計劃是在十年內,逐步的進行百姓遷徙,而後掌控整個南洋的軍事武裝,即便是保留南洋各國,至少也是要去軍事化。”

去軍事化,這是個新穎的詞匯,黃觀之前沒有聽說過,但很好理解。

稍有些疑惑的問道:“殿下的大明遠洋貿易,將會逐步在南洋各國開設莊園,招聘農奴,種植糧食,這等方式可將其百姓所產生的怨恨,轉嫁到各國之上,為何要讓我們大明來承擔呢。”

“有我大明水師的武力保障,將馬六甲內的沿海海域全部控制下來,奪其錢糧富為大明,臣覺得如此才是最高效的方式。”

去軍事化的間接統治,也會讓南洋百姓對大明埋怨,如果只是開設農莊,這股怨氣就不會影響到大明。

日積月累下的爆發,也是由南洋諸國承當。

所以黃觀對此有些不理解。

這個小冰河橋段,朱英熟悉得很,畢竟他已經跟老爺子講述過一遍,現在再說一次,也就信手拈來。

劉日新又被當了擋箭牌。

關於氣候變化,影響到歷史王朝更替,以至於兩百年後大明受冰封之苦,蝗蟲四起,遍地饑荒這等事情,從朱英口中緩緩講述出來。

黃觀聽完之後,深受震動。

他沒想到太孫已經看到兩百年後的大明,而自己這般,簡直是鼠目寸光。

起身作揖道:“是臣愚鈍了,太孫此舉乃為後世謀福利。”

朱英擺擺手:“沒事,這些消息你並不知曉,有此想法也很是正常。”

黃觀的思想開始轉換,沉吟片刻後說道:“既是如此,欲謀其國,先使其亂,我大明乃禮儀之邦,貿然出兵有違道德典範,亦損我大國威嚴。”

“其內生亂,猶如安南,我大明當以正義之師出擊,撥亂反正,自可將其掌控手中。”

朱英輕輕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