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暹羅城破(第3/3頁)

齊泰走後,朱英便決定了讓黃子澄去暹羅,正好帶著他那一幫子徒子徒孫去。

反正不管如何,最後的情況也差不到哪裏去。

於是朱英就叫來徐妙錦,幫他起草令旨。

……

吳城。

這裏是吳王朱允炆的藩國。

在去年的北伐結束後,今朱允炆就被允許回到吳城。

畢竟他去京師,跟朱樉,朱棡,朱棣,朱榑倭國四王不同,完全就是來湊個熱鬧。

北伐那邊他也幫不上什麽忙,在京師裏也是玩樂度日,留在京師也沒太大必要。

不得不說現在的吳城發展還是挺不錯的。

背靠大明,還有朱英給他的五萬精兵。

哦,現在只有兩萬,三萬兵被調去了真臘。

不過這對吳城也沒有什麽影響,安南占城都已經歸屬於大明,兩萬精兵完全夠了。

吳城的發展還是不錯的,朱允炆自小受到儒家學說影響,講究的就是個和平治世,現在的吳城也是一番蒸蒸日上的盛世景象。

在朱允炆的小朝廷,有著將近七十名文官。

許多在大明感覺很難混的讀書人,就來投靠黃子澄,在朱允炆這裏混個一官半職。

朱允炆的朝會和大明一樣也是三天一開,這倒不是說朱允炆懶惰,而是黃子澄勸諫。

如果藩國的朝會比大明開得還要密集,豈不是說吳王比陛下還要勤奮?

吳城這麽勤奮的召開朝會,是否有什麽多余的心思。

黃子澄的這一番話,讓朱允炆打消了每日召開朝會的舉措。

他還是很享受朝會的,畢竟曾經他距離大明皇位非常的近。

如果不是大兄的突然出現,他才是大明王朝的繼承人。

朱英發出的令旨,只用了七天的時間就抵達了吳城。

這樣的速度自然是因為蒸汽鐵甲艦的關系,令旨走的是專用通道,隨時都有預備著的鐵甲艦等候。

而占城這塊,在兩年前就有給蒸汽鐵甲艦補充石炭的站點了。

“奉太孫令旨,調吳城黃子澄為暹羅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暫主導暹羅政務,有任命之權。”

“黃左使,接旨吧。”

在宦官的催促下,還沒反應過來,跪在地上黃子澄連忙高呼:“臣謹遵太孫令旨。”

隨後起身一臉喜色的接過令旨。

他是真沒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天竟然還能歸於朝廷麾下,原以為這輩子就是在吳城混了。

這可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官員,而且還是封疆大員,手握實權的從二品。

其他聞言的文臣也跟著一臉喜色,或許唯一不開心的,就只有在王座上的朱允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