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苦修三年

自從跟隨李承濤學習追風十三劍,易惜風一天的行程就被排的滿滿當當。

上午,一起床就開始學習“通藝”,了解基礎的常識,然後進行基礎項目——跑、躍、站。

中午,他草草吃完午飯,就會飲用藥酒修煉酒氣禦勁訣。一方面是為了恢復上午訓練所帶來的疲憊,另一方面也是完成每天的內勁修煉項目。

下午,他開始與李承乾進行鬥之訓練,過程自然是被這位總教頭一次次吊打。

傍晚,再次飲用藥酒修煉酒內勁,恢復鬥之訓練所受的傷勢,同時進一步淬煉肉身。

夜晚,跟李承濤學習追風十三劍,同時拓展體能。

午夜,回到家中睡覺。

……

伴隨著充實的修煉,易惜風的體能得到長足發展。如果說之前未學內勁功法時,他的身體資質勉強達到中人之資。

學了酒氣禦勁訣後,經歷了一開始暴漲期後,他的身體資質便能達到中上。

當然還是應了那句老話:“自古上人者,終被人上!”

越是優秀的身體素質,就越會成為後來者超越的標杆兒。

充實的修煉,讓時間過得很快,春去秋來,夏至冬藏。易惜風在這種緩慢而堅定的成長和提升中,很快度過了三年多的時光。

……

還是在這片演武場,此時正值深秋。

從北邊落葉林吹來的黃葉,落滿了演武場四周的空地。此時的演武場上,一名名處在不同年齡段的少年,正在賣力的進行著他們自己的修煉課程。

在演武場的邊緣,此時正有一名少年扛著一塊巨大的石鎖,不斷進行著蛙跳訓練。

咚!咚!咚!

每一次起跳躍起後,少年的雙腳都會沉重地砸在地上。

演武場上的其他少年,不論年齡大小,偶爾都會投來帶著一絲敬畏的復雜眼神,隨後這群少年便會默默地繼續進行自己的修煉項目。

咚!

終於這名少年停下了蛙跳,他提著石鎖回到了演武場一旁的一處武庫。

這座武庫乃是去年李承乾從林儒法那裏申請來的,裏面有各種輔助訓練的器材,而且其制式標準,都是按照巡山隊訓練的標準定制。

這些器材對於普通少年來說,可能太過超負荷,可對於現在的易惜風來說,卻正好增強了訓練效果。

方才那名借助石鎖進行蛙跳訓練的少年,正是苦修了三年的易惜風。

經歷這三年的苦修,曾經的白凈少年發生了很大變化。

首先其身高已經長到了一米五四左右,這對於年近九歲的少年來說,在同齡人中已經不算矮小了。

而他身上的肌肉,也比之前結實了很多,雖然身形依舊不顯健碩,可通過濕透的汗衫,可以看到他身上棱角分明的線條。難以想象,眼前這名看似靦腆的少年,其實蘊含著強悍的力量。

易惜風將石鎖放下,換上了一件鐵索馬甲。

這件鐵索馬甲倒是極為貼身,通體漆黑。背部和前胸分別設有四個口袋,兩邊肋下也各有兩個口袋,這十二個口袋皆是由鐵索編織而成,底托與馬甲煉成一體,說是口袋不如說更像卡槽。

他從胸前摸出一把鑰匙,這把鑰匙是承乾教頭給他的,他就一直掛在脖子上。

之前貼身藏在汗衫裏,此時他用鑰匙打開武庫後一扇厚實的鐵門,從中小心翼翼地拿出六枚如指頭般粗細的小鐵塊。

易惜風將這六枚小鐵塊放入鐵索馬甲的卡槽中。胸前、背後各兩枚,左右肋下各一枚,然後他鎖好鐵門,轉身離開了這座武庫。

這一切進行的如此有條不紊,顯然已經不是他第一次來這武庫中更換裝備。

只是若讓其他人看到,定會震驚地發現,這白凈少年穿戴好鐵索馬甲,裝上小鐵塊後,其離開時留下的腳印,竟比來時的腳印深了一指有余!

易惜風穿戴的這身鐵索馬甲,是由他親自設計的,而後又跟林儒法交流了半天,才讓對方專門為自己打造而出。

起初林儒法以為他想做一套鎖子甲,後來得知其想法之後,林儒法也是頗為驚奇。

林儒法用了十天時間幫白凈少年做出了這件鐵索馬甲,隨後易惜風又提出想要幾塊“三千鐵”。

這個要求確實讓林儒法為難了很久。

“三千鐵”是一種極為稀有的煉器材料。這種鐵硬度不大,卻極其沉重,一塊頭顱大小的三千鐵就能重達三千斤!這也是三千鐵名字的由來。

許多神兵利器在冶煉之時,都需要加入三千鐵以增加其重量,比如三年前煉造的那柄廟器“青火刀”,就是加入了拳頭大小的三千鐵,才讓那柄刀重達三百多斤。

這也是為何當時林烽火想要摸摸那柄刀,林儒法卻告訴他拿不動,最後還是林儒法抱著青火刀讓自己兒子摸了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