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盤古大陸的形成

會議室中沉默了片刻,葛院士道:“大概率不是災難,就算有恨國黨在網絡上陰陽怪氣,畢竟只是少數人而已。”

“原本的蓋亞意識可能會給張銘一點好處,讓他變得更強等等……但現在,張銘他人不在服務區,也就沒辦法了。”

“我覺得吧,全人類一個隱晦的共識大概是……我們這裏是天府之國。”

“故而我國的地震發生頻率,可能會降低一些。”

“不過這個事情不太好統計。因為全球地震的幅度,本身就趨於平緩,不像一個月前,八級地震頻發,甚至連九級大地震都頻繁出現……”

一想到恐怖的九級地震,每個人都是心有余悸。

那天崩地裂、蒼穹破碎的場面,哪怕是從衛星圖像上俯視,都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難以想象深陷在災難區的人類,到底有多絕望。

幸好這場地震,沒有出現在大夏國,否則在座的各位根本沒有可能繼續在這裏工作了。

葛院士又道:“另外還有第二種可能,我們這邊的天氣可能會風調雨順,糧食產量增加一些。”

“蓋亞意識既然能弄出海市蜃樓、地震這樣的東西,操控天氣應該輕而易舉。”

“不過,這也需要長期的觀察才能得到證據。”

“至於第三種可能,板塊的移動軌跡出現了微妙的變化。我們原先預計,在十年之內,會形成一塊盤古大陸。”

“現如今,受到這一波輿論影響,我國位於盤古大陸中心地帶的概率,可能會大幅提升。”

盤古大陸的稱謂,由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提出。

1912年,他提出關於地殼運動和大洋大洲分布的假說——“大陸漂移說”。

魏格納設想全世界的大陸在古生代石炭紀,也即兩億八千六百萬至三億六千萬年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它的周圍是遼闊的海洋。

在這之後,因為板塊漂移,盤古大陸分裂成七大洲。

在三億年後的今天,超自然時代的降臨,地殼以極快的速度重新挪移,再一次成新的盤古大陸!

“盤古大陸的中央,板塊不需要挪移,所以地震將愈發稀少。十年之後,我們和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相互接壤。”

“這在地理學上,幾乎是定局。”

聽聞這個消息,李先鋒心中再一次泛起了陰霾。

世界只有一塊大陸,大洲之間接壤,這是好事嗎?

當然……不是好事!

放在過去,海軍的實力再強,也是有極限的。

哪怕擁有多艘航空母艦,也只能欺負一下小國,摧毀大國,太難。

海軍沒辦法占領敵區,後勤補給也相對困難。米國人打個阿富*、伊拉*,用了這麽多錢,不就是因為後勤困難?

但陸地接壤之後,一切都將不一樣了。

在生存環境本來就窘迫的情況下,陸軍的平推,是可以滅國滅族的!

李先鋒震撼於大自然的雄偉力量,也擔心地質的改變,將帶來全球政治格局的重大變化。

“十年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陸地面積大幅減少,糧食減產。”

“剩下的陸地,將接壤在一起,形成星球上唯一的大陸。”

“十年後的今天,會發生什麽?”

每個人都憂慮了起來。

多事之秋啊!

……

……

……

新鮮的鰻魚肉,不管是爆炒、水煮,還是蒸煮,都別具一番風味。

那一片片漂亮的肌肉紋路,比三文魚身上最為精華的部分還要鮮嫩絲滑,從熱水中輕輕一涮,魚肉便從橙紅色變成了乳白色。

用筷子將其夾起,在辣椒水裏稍稍泡一下,不緊不慢地塞入嘴裏。

頓時,張銘眼睛放光,感覺自己的味蕾細胞,被閃電與火焰兩種味道同時擊中!

他居然品嘗出了,來源於閃電的電流感!

魚肉入口即化,化為一道熱流在體內亂竄,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因這股龐大的生命力量而狂歡。

好吃!好吃!

“可惜啊,少了蔥姜蒜。”

“沒有蔥姜蒜,總覺得缺點味兒。”

美食家·世界第一超能力者,兼職考古學家,張銘,正在津津有味品嘗自己烹飪的美食——鰻魚海鮮火鍋!

無所事事的環境下,他的個人愛好無非是學數學,寫文章,當狗屁文學家。

因為,他真的很空虛,很無聊。

他在沙灘上寫下一行文字:“地球人,本世界最強,尋找到一批域外文明的珍貴寶藏。現在只差最後一步,我需要一支救援隊,把這批寶藏給運回去。回地球後,立刻讓你們成為億萬富翁,榮華富貴,功名利祿,唾手可得!”

“來人,來人!”

第二個愛好是烹飪,研究對美的極致渲染和對美味的極致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