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江承夜

正是清晨,陽光從稀疏的雲層裏穿透,灑在了這片矮山上。

但,沈前和胡老頭卻是站在背陰面。

沈前擡頭看了看那仿佛遙不可及的陽光,又復低頭,看向了那些因為時間問題已經變得有些歪斜的斑駁墓碑。

見胡老頭還沉浸在悲傷之中無法自拔,沈前從他手裏接過了那些白菊,然後走到了那一排墓碑之前。

這仿佛葬在被遺棄的角落的墓碑,共有十七座。

沈前順著看了過去。

李思喜、葉佳磊、付曉曉、於欣……

他一個都不認識。

直到,沈前來到最正中的那座墓碑。

“江承夜之墓。”

那最正中的五個字吸引了沈前的視線。

這是一個被寫進了七中校史的人。

他是靖城十年以前的武狀元,也是七中歷史上唯一一個武狀元。

沈前的眼中有著震驚、困惑和感慨掠過,一時間心情復雜。

震驚是因為在七中老師生的口中,都不知道江承夜後來的行蹤,原來他早就死了。

困惑則是因為對方的死因。

感慨則是堂堂一省狀元郎,死後居然葬在了這無人問津的偏僻角落,雖然墓碑之前也有被經常打理的痕跡,可還是掩蓋不住那破敗和寂寥。

任你一世天驕,此刻也不過是黃土一撮,無人問津。

“你應該也知道靖城近年來的教育狀況一直在坐下坡路。”

胡老頭不知何時站到了沈前旁邊,又從沈前手中抽出了一只菊花放到了墓碑之前。

“十年之前就是靖城最後的輝煌,或許,也是靖城歷史上最大的輝煌。”

“那一年,靖城不僅僅出了一個武狀元,探花一樣出自靖城,就是那個叫付曉曉的女孩……此外,武科全省前一百名,靖城有三十三人,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

沈前眼中有驚訝掠過,他只知道十年之前靖城教育開始走下坡路,卻未曾了解過,還有如此輝煌的一年。

“那這裏的十七人……”沈前下意識問道。

“他們,是那三十三人之中報了江中軍武的那一批,全部都被錄取了。”胡老頭緩緩道。

沈前霍然轉頭,已經猜到了什麽,“他們都死在了十年前?就是江中軍武的那次不知名事件之中?”

“不然你以為為什麽靖城的教育會衰落?”

胡老頭嘆息,“他們當時飽受了多少榮譽,就凝聚了多少氣運,這一死啊……靖城的脊梁自然就斷了大半。”

沈前想起了高考之前的送行,當時柴皓天就說過,靖城的教育衰落有很多原因。

想來,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只是礙於某種因素,新任城主的柴皓天隱瞞了此事。

而這十年來,只怕知道真相的人都寥寥無幾。

再延伸一下思考,是否靖城上任城主的離職也和這件事有關?

“所以十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麽?”沈前定了定心神,接著問道。

“我其實未必也能說清楚,我只能把我知道的看到的告訴你……”

胡老頭頓了頓,不知道從哪裏摸出了一瓶老白幹,先倒了一些在墓地上,然後取出兩個杯子,倒了一杯遞給沈前。

兩人席地而坐,就在這荒涼的墓地對飲起來,胡老頭一口氣幹了兩杯,似乎才整理好了思緒,臉上浮現了回憶之色。

“其實說起來,江承夜和你很像。”

“和我?”沈前一怔。

“他同樣出身貧寒,算是單親家庭吧,還有一個妹妹,她媽改嫁了三次都沒遇到什麽好人,在江承夜十四歲那年跟一個外省人跑了,只留下他和妹妹相依為命。”

“……我還是比他好一點的,至少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沈前搖搖頭。

沈前同時敏銳的察覺到,既然胡老頭從江承夜開始說起,那麽很可能,十年前那次事件也和江承夜有著很大的聯系。

“不僅如此。”胡老頭一笑,“他同樣在高中之前天賦平平,如果不是因為義務教育,他本來連高中都不想上就要去打工的。”

“那時候我是靖城同鄉會的副會長,我們這些所謂在外‘功成名就’的人都會做一些慈善事業幫助家鄉,江承夜就是我資助的對象之一。”

“那個時候只是可憐他的身世,誰曾想他在高中階段突然一飛沖天,就如你一般,突然展露了世所罕見的天賦。”

“最後更是在高考一鳴驚人,成為了七中第一個武狀元……”

沈前微微點頭,從這點來說兩人是有點像,只是不知道江承夜是不是也有掛……

“後來他如我所希望那般,被江中軍武錄取,到了軍武之後,他也沒有讓我失望。”

胡老頭繼續回憶道:“他不僅是個天才,也是天生的領袖,短短半年時間就在軍武那種天才紮堆的地方有了偌大聲名,所有靖城學子都以他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