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什麽名聲?太過厲害?不敬長輩?”

桑蘿一嘆:“阿奶,我現在是個寡婦,十五歲的寡婦,我還要拉拔著小安和阿寧長大呢,有個厲害的名聲才好。”

桑蘿穿過來才一天多,但也瞧出來了,這老太太嘴硬心軟,心腸好著呢,所以也願意多解釋幾句。

“至於不敬長輩,連沈金那小不丁點的也能一口一聲要飯的說小安和阿寧,我今兒才知他是跟著三嬸學的口舌,為長不慈,我也實在敬重不來,名聲愛怎麽就怎麽吧。”

不是她不知名聲在這古代的重要性,只是沈三和李氏的行事,一樁樁都踏在桑蘿底線上,這樣的人她可敬不起來。

圓滑變通也得分事分人,沈三和李氏這樣的,桑蘿不願委屈自己被名聲綁著受這憋屈氣。

何況原身當初會跟著李氏回來,本也是因為清楚自己的情況,想奔一條活路的,結果沒想到李氏帶她回家根本就是存了別樣心思,最後落了個病餓而死的下場。她一個托賴著原身這身體才活下來的,真跟李氏你慈我孝,又置已經沒了的原身於何地?

且桑蘿相信自己慢慢的總能把日子過起來,就沈三和李氏這樣的,早些撕擄清楚還是好事,以後該怎麽處,大家心裏都有數。

陳婆子聽到那句十五歲的寡婦,心口窒了窒。

她這幾日肯關照桑蘿,更多是看在沈安和沈寧這兩孩子的份上,到這會兒,倒是真心實意對桑蘿生出幾分憐惜來了。

也是苦命人。

想想沈三兩口子的作派:“也罷,有些事情今天說到了明面也好,免得他們以後再拿長輩的款兒壓著你們。”

算是認可了桑蘿那一套行事準則。

桑蘿正要走,老太太把她叫住:“等會兒。”

桑蘿望過去,就見老太太腮角動了動,而後問她:“你那糖水怎麽帶到集裏去?”

桑蘿笑道:“把陶盆帶上,到時候直接倒在裏邊,用背簍背去。”

老太太聽後沒說什麽,揮揮手:“行了,回去忙吧。”

桑蘿辭別了老太太,轉身就回家去了,這沒姜沒料酒的,鮮蝦粥冷了可就腥了,況且明天就是大集,她大把的準備工作要做起來。

老太太看她走遠,嘀咕一句:“都不夠路上晃蕩的。”

……

一個白天轉眼過去。

次日一早就是鄉裏大集的日子。

第一回 賣神仙豆腐,桑蘿和兩小只都很重視,八月的山裏,白天還是熱的,為了確保食材新鮮,除了葉子是傍晚采來,神仙豆腐是桑蘿半夜起來現做。

當然,兩小只也睡不著,跟前跟後端水遞勺的轉悠。

說是一桶分作兩桶裝,實際上真到實操的時候,看一看這啥啥都缺的家,那就不可能做得太少。

大集五天才一回,她們做的還是無本生意,不想法兒多搗騰些都對不住這大山給的資源。

至於挑兩桶神仙豆腐會不會很累,桑蘿尋思這就是咬一咬牙的事了。

熬了大半夜,做了兩批,滿滿四大陶盆,天蒙蒙亮的時候,第二批做的正好凝固成,桑蘿用竹刀劃成了方方正正的塊兒,一塊塊碼在從陳家借來的兩個木桶裏,整整三十二塊,邊邊角角的料也不浪費,一起放了進去,等到集上做試吃的用。

想象是很美好的,真到了挑起那兩桶豆腐的時候,桑蘿牙根兒都咬緊了也還是沒用……

真沉啊!這玩意兒太瓷實了。

桑蘿上輩子後邊那幾年,因為身體原因,太吃力的事情並不多做,而原身哪怕逃了幾個月的難,但水患之前的日子真是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形容也不為過的,身邊還有小丫鬟侍候著,哪裏是個能幹重活的主兒?

從山裏挑到村裏,還沒到村口,桑蘿兩肩已經開始痛了,走路也費勁吃力起來,給沈安沈寧小兄妹倆看得是膽戰心驚。

“大嫂,要不然我還是回家再拿一個陶盆,分一些我跟阿寧放背簍裏背著吧?”

他們大嫂先前病了那麽一場,命都差些沒了,這才養兩天呢。

桑蘿先還覺得自己能行,走了這一小程,她心裏也打起鼓來了,原身的體質好像比上輩子的她還弱得多啊。

不是說身體多不好,是從小到大養得太嬌了,日常連走動都少,更別說幹活鍛煉了,壓根就沒多少氣力。

不過兩小只今天也沒空手的,一人一個背簍背在背上,沈安那邊是相對重些的陶盆和幾個昨天臨時做出來的竹筒,裏邊裝的是回頭在集上給人試吃要用到的糖水和凈手用的清水。

沒錯,就是臨時做出來的竹筒,當然,不是桑蘿做的,而是老太太讓兒子陳有田做了,桑蘿傍晚去提桶時給的。

沈寧背的則是半簍洗凈晾好的荷葉。

古代可沒有塑料袋,她也不能東西賣出去了就讓人用手捧著拿回家,琢磨半晌,昨天傍晚走了挺遠找了個野塘采了三十多張荷葉,還摘了幾十片適合做試吃杯替代品的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