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桑蘿沒有急著往巷道裏去賣東西,而是沿著主街一邊走一邊看,熟悉縣城布局和都有些什麽商鋪。

祈陽縣小攤小販集中在東西兩市,主街上的鋪子明顯要高大上許多,胭脂香料、成衣布店、金銀玉器、酒肆食鋪、木器竹器,應有盡有。

桑蘿但有感興趣的,都會進去問一問價,當然,她手上的錢是買不起什麽的。

直到走到一家藥鋪,她眼睛一亮,挑著自己的挑筐徑直走了進去。

晨光尚早,藥鋪裏人不算多,卻也不冷清,至少坐堂大夫就不閑著,正幫病人問診,還有一兩個候診的。

桑蘿把挑筐靠著墻邊放下,走到藥櫃這邊,藥童見有人過來,便問道:“小娘子是看診還是抓藥?”

“抓藥。”桑蘿問:“有石膏嗎?”

藥童點頭:“有的,藥方帶了嗎?”

桑蘿搖頭:“沒有藥方,我們村裏的郎中只說買石膏就成。”

似這樣村郎中開了藥,或是道聽途說,或是家有什麽偏方,不看診只來單買一兩味藥的很多,藥童見怪不怪,也不多問,只道:“要多少?”

“要半斤吧。”

藥童詫異看桑蘿一眼,不過石膏便宜,如果要連續用幾天的藥,用得多些也是有的,點了點頭,取了兩張油紙,轉身拿著小藥秤熟練的找到藥櫃,開櫃稱了半斤石膏給分兩包包了。

“五文錢。”

價格和桑蘿料想的差不離,她從袖裏摸出五個銅板遞了過去,提著藥童給包好的兩包石膏轉身放進挑筐裏,這才挑著挑筐轉身出去了。

半斤,夠用很久了。

出了藥鋪,又跟路人打聽了哪有石磨賣,聽說在西市邊的石器鋪,一路找去,一個大小適中的家用石磨都得二百六十五文。

桑蘿心裏算了算,嘖,且得再攢些天。

想知道的都有數了,縣裏主街也走過了一圈,桑蘿也不再耽擱,挑了條巷道轉進去,幹起正事。

她現在賣起神仙豆腐來駕輕就熟,只要有人好奇給個眼神搭個話,她多半就有本事讓人放心大膽嘗一嘗。

縣裏的住戶,家境比之鄉下富裕得多,兩文錢一塊的吃食真不帶心疼的,更不用說這東西新奇,都沒吃過,桑蘿沒有家什,挑筐裏挑的不過兩個陶盆,裝得冒了尖也就塞了二十四塊,轉了六七條巷道,這東西也就賣完了。

連帶的帶來的那十來把馬齒莧和曬幹的小魚幹也都賣了出去。

五十九個銅板,加之前帶來的二十二個錢,扣去買石膏和交入城費、市稅花的七文,桑蘿身上這會兒足有七十四文錢。

她挑著自己的空擔子,頭一樁事就是回主街去成衣鋪子買碎布頭,錢袋該安排起來了。

成衣鋪子的碎布頭是一門俏生意,甭管城裏鄉下,會過日子的婦人們都鐘愛。

當然,碎布也是真的碎,但凡夠直接做個荷包的,那都不會被丟在碎布堆裏往外賣,所以這考究各人的審美和巧手程度了。

女掌櫃把店裏的碎布們也按面料好壞、料子大小分了三六九等,最次一等全是各色細碎粗布,做不了別的,只能用來納鞋底子打補丁,一文錢能稱兩斤走。

第二等素色或是藏青色粗布,布塊稍大一點,也就一點,最大的也就巴掌大,巧手的裁吧裁吧,一斤裏邊能挑出做兩個粗布拼布版錢袋的料來,或是一樣用來做鞋底,比那太零碎的布頭做的要稍好些,這個一文錢一斤。

第三等布頭雖還是粗布,但顏色和布料的細滑程度又更上一程,巴掌大的布料能多翻出一些來,桑蘿看中的就是這個了,兩文錢稱了一斤。

至於那些綾羅綢緞的布頭,那就算是布頭也得□□文錢一斤,桑蘿現在都不帶看的,買不起,她的錢都得花在刀刃上。

成衣鋪子不遠就是布鋪,盤算著要做豆腐的,合該去買幾塊濾布,但算了算手裏的錢,桑蘿又只能先打消這念頭。

豆腐畢竟還得過幾天才能置辦起家什來做,眼下買兩個木桶鳥槍換炮,能每天多帶點神仙豆腐來縣裏賣才是第一樁大事。

想到這裏,也不瞎轉了,挑著自己的空擔直奔東市去。

沒帶貨物進東市,她就是個買主,自然不需交市稅,桑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花了點時間才找到秦芳娘。

因來得遲,攤子位置算不得多好,但攤前也有兩個婦人,秦芳娘正遞東西給那兩個婦人嘗。

桑蘿笑看著,並不走近,等那兩個婦人問價買下,提著籃子走了,再看秦芳娘原地站著,老實的等下一個買主,莫名就想起第一天趕大集蹲在一籃子雞蛋後方不懂攬客的陳有田。

這夫妻倆個是真像啊。

桑蘿撲哧一樂,幾步過去,笑著喊了聲:“嬸子。”

秦芳娘看到桑蘿很是開心:“你就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