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得逃

祁陽縣在一日間變了模樣,商鋪閉門,百姓閉戶,軍隊入城,城內要處都被兵士把控,離城門近的東市還保留,離城門遠的西市和曾經的縣學等處就都成了安置鄉民的所在。

當然,僅這麽兩處裝不下周邊鄉村這許多人,祁陽縣民兩千戶,哪怕這些年死於徭役兵役者不少,又逃了幾批,再征了一批,而今聚在一處也有五千余人,自不是一個西市和縣學就能裝得下的。

遠離城門的每一處空地和街巷,陸續開始搭起了一座連一座的窩棚,大多也就余出一條能容人側貼著墻下腳的位置。

搭窩棚的材料哪裏來?

堅壁清野,鄉人們前腳離家,後一批到的兵士就已經散入鄉野,順手把各村能用的木料稻草陸續都弄進了縣裏,鄉民自去縣衙門外領用就是。

而距城門近的主街上的各家商鋪,尤其是大商鋪如東福樓這樣的,一眾掌櫃直接被衙役請去了縣衙後堂,堂上坐主位的不是韋縣令,而是那意氣風發的年輕將領。

召了各掌櫃前來,也不是商量,而是告知——鋪子被臨時征用了,供將士們巡防之余歇腳休憩。

說是臨時,有人壯著膽子問了一句,得到的答案就是,動亂不平,各縣的駐軍只要上邊不調動,就是常規駐軍了。

那這臨時就不知道什麽時候是個頭了。

當然,被征用的也不只是鋪子,還有將領住的宅子,駐軍一千五百人之眾,大小將領可不少,兵士住在帳篷裏,將領自然不可能住帳篷。不過這不需他自己開口,能把身家經營得不錯的大戶們都是極有眼色的,城中宅子不止一處的,不等人問,主動就往衙門裏去,把宅子獻上了。

小小祁陽縣城,兵民達六千五百人。

走了一趟縣衙,看到那年輕將領作派,再打聽到城中具體人數後,許掌櫃腳底生寒,回到家中就和妻子老仆幾人私下裏道:“得逃!不管城外之後是什麽情況,咱們什麽時候走,適不適合走,但得想辦法在城裏缺糧之前弄出一條能出城的通道來!”

已經深深領略過挖地洞精髓的老仆許叔聞言就道:“咱挖條地道挖出城去?”

許掌櫃點頭:“對!”

只有魏令貞母子三人還沒見識過鉆地大法,還有點兒雲裏霧裏,不過字面意思還是很好懂的,就聽許掌櫃和許叔二人商量。

許掌櫃現在住的這座小宅子,從前算是縣裏頗好的位置了,縣城中心。

但要是想悄悄挖地道出城,這就不行了,這跟哪一道城墻也不挨啊,那不得挖穿過半座城?太多的土沒處堆去不說,中間再要是歪了斜了,在地底下可不知道方向,哐一下挖上來直接挖進人家家裏還是誰的窩棚裏,最倒黴的話,挖到那些兵士眼前,那樂子就大了。

“找房子去!”

就以老仆許叔的名義,去找房子,往他們地洞所在方向,靠城墻邊或是離城墻近的人家去找。

也是當初沈烈和陳大山給他們位置選得好,那一處遠離城門,在縣城側面較深處的山裏,只要不是匪窩子紮在那,從那個方向能挖出去的話成功逃到庇護所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然而房子並沒有那麽好找。

離城墻近的人家太少了,大多隔著很長一段距離,而那些空處,現在貼城墻的是軍帳,靠內圍的是窩棚……

他們總不能搭個窩棚去挖地道,動靜根本就藏不住,且挖出來的土也沒地兒藏。

倒是有那麽兩三戶離城墻近的,可這會兒誰還賣房啊?房子賣給你了,我住窩棚去?

主仆兩個找了一圈,運道還算不錯,在縣城最西邊找到一家,家裏太窮了,所以住得偏,離城墻也就相對近些,這個相對近,真的只是相對,主仆倆悄悄看過,雖困難,工程大,但至少有把握能挖出去。

許叔進去表示能用兩袋糧食換房子,那家人看到糧食,抖著嘴唇半天,當家的男人手動了幾次,都擡不起來,最後是女人抹淚應下,這才回屋把房契翻了出來。

房子,那是家裏幾代人傳下的,到他們手上成了別人的了。

跑縣衙裏過戶什麽的,許叔這樣一個外鄉人的身份也不引人注目,因為將士接管縣城來得突然,許進不許出,有那麽幾個被困在縣裏的外鄉人也不出奇。

辦好了過戶,許叔搬進了那舊草房裏,原本的那家人自去縣衙那邊找了些木頭稻草,就在家附近不多遠,找了個空處,搭了兩窩棚。

城墻附近因為有空地,環境是極糟的,說魚龍混雜也不為過,周邊都是窩棚,再遠就是軍帳,因而當夜也只許叔和許文慶這兩個挖地道主力過去,許掌櫃這種在縣裏久住,不少人應該都見過他的,白日裏都不敢往這宅子附近打轉。

……

許家找到一條可能的出路,與此同時,縣學外的空地處數十窩棚中的一個,極清脆的一聲響,是誰被狠扇了一個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