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曾三郎

“賒欠?”很多人都動容起來。

“利息多少?不會要我們抵押什麽吧?”

他們中有些人不是沒借過銀錢的,但借著借著,那銀錢就再難還上了,最後只能把家裏的田地賠了出去,被逼得賣兒賣女也不是沒有聽聞過。

一時猶豫。

那差吏哪裏敢接話,側頭看身邊瞧著比城中富戶家的娘子還更添派頭的女婢。

那女婢其實也心疼得慌,旁人不知道,她們還能不清楚嗎?這二百多頭牛是娘子花了多少心思、貼了多少人情,還有老太爺施壓、老太太幫襯著這才從曾氏族人手中花二十五兩一頭買下的。

足足五千多兩。

現在這就一文沒往裏收,全都半搭半賒了出去?

雖說老太太私下裏貼補了娘子三千兩,余下的不也是娘子和郎主的銀錢嗎?何況帶來的也不止是牛。

只是她做下人的,再是心疼,主子自己願意,聽主子的才是第一準則。

世家大族裏出來的女娘,哪怕只是個女婢,氣場也是不缺的,那差吏看她,她也不怵,接了話頭便道:“我們夫人說了,一年內不需利錢,且今年秋收後你們也可以用糧食來還賬,一年後若還沒還上,再照一兩銀錢收二十文月息來計。”

“至於抵押……”

郎主是刺史,又何需什麽抵押。

況且,那女婢瞧著那些老農,地都是朝廷給新發的,又哪有什麽東西可抵。

“夫人並未說要什麽抵押,你們帶上戶籍文書,賒欠的寫下欠條按下手印在衙門備個案即可。”

女婢這話一落,人群登時就喧鬧了起來。

不要抵押,一年後才收息,沒有銀錢還能用糧食還賬。

腦子靈光的自己算了起來,不夠靈光的,三五一夥湊在一起計算。

今春能開多少地,能種多少糧,到秋收又能收多少,那些糧食換成銀錢又能有多少。

老農們不識得字,算旁的賬辛苦,算地裏的收成卻是還行,只是糧價不定,要轉換成銀錢困難一些,袖在袖裏的手暗暗扳著手指倒也能將將就就算個明白。

等到糧食收成,像現在似的一鬥谷三百文是不可能的了,要還賬的事,誰也不敢這麽算,只有往少了算才穩當。

往少了再少,哪怕往戰亂之前六十文、八十文一鬥的正常糧價去算,一個村子十戶合買,但凡能多收成個兩三石糧,這買牛的錢也就還上了。

“開地要緊,沒有牛咱們自己開不贏,有了牛,運氣好的話,多開出來的地今年的出產怕是都能將這買牛的份子錢給賺出來。”

“那借?”

“借!”

“快,留幾個人選牛,二郎、三郎,去,把咱們村的人都喊上,都知會一聲,趕緊的。”

有人一開了這個頭,許多人都定下了心來,出來看牛的有一家或是相熟的兩三家一起的,少有一個村都來,可不就是四下奔忙著去找人?

陳老漢幾個一看這架勢,挑牛都快了起來,幾個懂行的一溜兒看過去,身形、毛發、眼睛、鼻腔、牙口,二十五頭牛裏選出了三頭合意的,再選了精神頭最好、一雙牛眼最有神的一頭就牽住了,周村正揚聲就喚那牛倌:“大興莊買牛!”

這一聲可是把現場的氛圍都拉拔高了,在挑牛的都加緊了,要去找人的也奔得更快了。

給那牛倌喜得,他原是範家仆從,自是知道主子的想頭,當即也揚聲應喝:“好咧,這邊來!大興莊買牛一頭!諸位讓一讓!”

聲音那叫一個敞亮喜慶,這兩聲吆喝,讓花窗後的範氏臉上露出幾分笑意來。

外頭,大興莊一行人已經到了登記的差吏案前,買牛是以村論,與買家禽手續又不同,差吏瞧一眼大興莊眾人,道:“大興莊的?村正選出來了?”

周村正笑道:“是,是,正是鄙人。”

差吏一聽他這話,笑了:“讀書人啊?”

周村正搖頭:“不敢,只識得幾個字。”

一邊說著,一邊把自家的戶籍遞了上去,指了竹簡上他的那一部分道:“這是我的戶籍信息。”

“周九章?”差吏接過,跟周村正確認之後依樣登記起來,等登記好了,才翻開另一本名冊核對,“大興莊,九戶是吧?是你們哪家自己買還是幾家合買?”

連合買也買不起,情願拿人力耕田的也大有人在,因有此一問。

“九戶合買。”盧家大房還未落下戶籍,自然算不得戶數。

“成,戶籍遞上來吧,我來立借據,你們看過無誤簽字畫押。”

周村正搖頭,“不用,差爺,我們帶了銀錢。”

“不是賒欠?”

那差吏下意識就擡頭看周村正一行人,這真不怪他,在這坐了一個多時辰了,看的人那是真多,買的卻是一個沒有。這刺史夫人剛放話說可以賒欠呢,大興莊馬上就買了,可不就以為是賒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