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國力增三成

歙州刺史曾子騫從不讓人失望!

他滿面笑容進殿,叩行大禮後第一句便是賀大齊、賀聖上喜的!

一聽這話,滿朝文武官員眼皮就是一跳!果然,果然,又來了!

剛才跟薛晏、李瑀幾位大臣對噴噴得舌頭冒火星的戶部尚書蹙眉看曾子騫一眼,對於當前最緊要之事的探討被打斷是格外不爽的。

“曾大人,眼下除非你幫朝廷弄來能養兵一年的糧食,否則什麽事也稱不上是喜事,造犁劁豬確實利國利民,但放在眼下解不了朝廷困局。”

顯然是把對著薛晏和李瑀那一幫子人的火星子一並燒到曾子騫頭上了。

曾子騫眉頭一動,笑了:“陳尚書,您看看,巧了不是?”

這一句話回得,禦座上的皇帝眉頭都不禁跳了跳,“別耍寶了,快說說,何事回京?”

曾子騫立馬正經,從袖裏掏出一封奏折雙手呈上,等岑喜接過,他標標準準行了個揖禮,滿面帶笑道:“臣賀聖上——

鄉君桑蘿歷時四年之久,實驗堆肥之法,用之可使水稻每畝增產四十斤!

實驗水旱輪作之法,氣候適宜之州縣可實現一年兩熟,且水旱輪作之法能平衡肥力,使地力均衡,結合堆肥法使用,哪怕是下等田亦可實現田地至少連作三年不需休耕!”

說到堆肥之法還好,說到第二段的水旱輪作法,皇帝噌地一下,幾乎是從龍椅上彈了起來!

“曾子騫!此話當真!?”

每畝增產四十斤!

一年兩熟!!

下等田至少連作三年不需休耕!!!

這是什麽概念?

皇帝在那一瞬間能清楚感受到自己身體裏血液的流速,心臟都快沖破胸腔跳出去了!

滿朝文武猶聽天書一般,剛才還是陳懟懟的戶部尚書,瞠目結舌看著曾子騫。

“曾三郎,你在說什麽……”

他對農事雖不算多麽精通,可也知地力有限,不勤給休養就得用殘了,尤其下等地,往往是種一年休耕一年,自古以來皆如此,怎麽可能一年兩熟還連作三年不需休耕?

“臣不敢欺君,臣之所以說下等田可至少連作三年不需休耕,是因為鄉君在山中帶著一眾山民實驗此法時僅種了三年便離山了,因而有三年一說,事實上若肥跟得上的情況下,上限是幾年,臣並不知曉。”

皇帝已經緊走一步接了岑喜快步送上來的折子,展開奏折一目十行看了起來,看了一遍,似不敢信,又看一遍!

“好!”

“好!”

“好一個桑蘿!”

他興奮得在禦座前來來回回轉了幾圈,樂夠了,把折子拍岑喜手上:“送下去,給眾卿都看看!朕親封的鄉君,真是我大齊的福星!畝產增加,一年兩熟,數年不需要休耕,這是讓我大齊百姓每年能收獲的糧食至少增三成!”

是的,至少增三成,這是保守估計和歙州氣候相差並不算大的州縣推行,再平均了整個大齊無法推行此法的其他州縣估算出來的。如果單只就歙州來說,那是數倍!

至於曾子騫上奏之事會不會不實,以他對曾三郎的了解,不會!

而且,最重要是,琢磨出這二法來的是桑蘿啊。

皇帝從未見過其人,然而一個年不過雙十的小娘子,又是曲轅犁,又是種薯蕷,又是劁豬法!而且,造紙術!只有他和曾子騫清楚朝廷如今的造紙術從何而來。

一次又一次於農事上、手工業上往朝廷進獻的方子,讓桑蘿在皇帝這裏是偏神化的。

所以,曾子騫奏折上看上去那樣匪夷所思的數據,皇帝真的信!

……

一眾朝臣不敢置信聽著皇帝這一串的話,岑喜才下台階,幾位國公、尚書令、中書令、左右仆射、六部尚書,一幫人連朝中隊列都不顧了,刷一下就圍了過去。

薛晏和陳尚書官職不是最高,這關頭身手卻最是敏捷矯健,剛才還吵得須發都快立起來的兩個人,眼下動作出奇的一致,往岑喜面前沖,把一幫一二品大員一把子全擠到了邊上,兩只手同時伸過去,一人搶到半卷奏折。

看到另一只手,側頭一看,極為默契:“一起看!”

岑喜滿面帶笑,把手一松,折身就回殿上去了。

下邊一幫朝中重臣圍作了一圈搶看奏折,李瑀品階不夠,可沒薛晏和陳尚書那個勇氣,他一把拉住曾子騫:“當真有讓我大齊糧食至少增收三成的法子?”

曾子騫很是淡定:“自然是真,若不確定我豈敢往京中報來?”

李瑀喃喃不敢置信:“怎麽可能呢?”

他當初是親自去過大興莊的,大興莊和外邊確實不同,莊裏人的精氣神,養的家禽牲畜也格外的多,那時一路往沈家去,也看到田地上種了不少東西,甚至開著花,問過身邊侍衛,說是一種能做綠肥的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