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3頁)

安夏坐在辦公桌前,桌上幹幹凈凈,什麽都沒有,她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麽。

好不容易熬到科長來,安夏主動問有什麽工作是可以交給她做的。

科長說:“你就把每個月各個地方的銷售情況,做成報表,交給老林就行了。”

哦喲!銷售報表!肯定很復雜!

安夏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拿著本子帶著筆,虛心請教報表的格式,還有要怎麽做等等。

然而,簡單的令人不敢相信:

每月發過去了多少貨,賣了多少貨,退回多少貨。

最終銷售款多少,退回多少。

根本就是小學生數學題。

而且銷售地區是以省為行政單位的,紡織九廠的行銷地區一共也就27個省級行政單位。

安夏的工作就是做二十七道四則混合運算題。

不是一天,是一個月。

進單位第一天,安夏不敢相信世間竟會有這麽清閑的工作,她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小心觀察周圍同事的工作狀態。

同事們早上來,聊天看報,中午打牌睡覺,下午繼續聊天看報,偶爾接個電話,或是有人過來說個什麽事,然後下班。

安夏終於見識到,什麽叫做一杯茶、一包煙、一疊報紙看一天。

難怪大劉能在上班的時候有空寫《三體》。

其他科室也一樣,有家有室的同事就閑逛。

想出國的人,就在背單詞學英語,或是看專業書籍。

生產車間此時也產能不足,幹多幹少一個樣,完成生產任務之後就磨洋工,請半天假,跟組長打個招呼直接走,不扣錢。

大家都在享受國營大廠的幸福時光,都認為自己可以一直這樣混到退休。

殊不知,此時已距離「砸三鐵」的大下崗潮,不過還有四年時間。

第一天,安夏在辦公室裏坐著,她跟那些聊家長裏短的同事實在沒話說,便像上課開小差那樣,拿著一疊報紙做掩護,在單位發的信箋紙上繼續她的兼職工作。

阿君動作很快,已經搞出了一個最基礎的表格雛形。可以做四則混合運算,也可以做篩選。

但是不能篩選漢字,只能對數字和英文字母進行處理。

等阿君這邊做完,再反饋,還需要一段時間。

安夏的人生又開始寂寞如雪,無聊的要死。

廠裏有圖書館,她抽空去了一趟,發現正經的工具書擠得滿滿一排無人看。

另外兩個擺著武俠、言情的書架空空蕩蕩,就剩一兩本沒聽說過的。

安夏隨手翻開一本最新到的紡織行業雜志,在第一篇文章裏就赫然看到:

“現在許多紡織廠運營效率低下,產品質量差……一元成本,銷售價只能賣出五毛……在國際市場上毫無競爭力……”

結合在供銷科看到的一些數據,就連安夏這個剛進門兩天的人都知道:大廈將傾。

可笑,九廠的人還歌在唱舞在跳,懶懶散散,與熱火朝天的深廣小商販,還有外企職員走路如飛的模樣,如天壤之別。

按媽媽的說法就是:“那麽大個廠子還能倒了不成?總歸要管我們吃飯的吧?”

深市那邊的活暫時不用幹。

廠子裏的活到月底才需要幹。

供銷科裏有個新人,比她早報道一星期,此時還在積極表現中,他天天早早到單位,打水掃地。

安夏連掃辦公室地的機會都沒有。

總不能再掃一遍,那不就是嘲諷人家沒掃幹凈麽。

於是,她把格局打開:去掃整棟樓的樓道都掃一遍。

就當熟悉各個科室了。

連著幾個早上,安夏都在掃樓道,與各個路過的人笑著打招呼,大家都挺好奇這個漂漂亮亮的年輕小姑娘是誰。

家裏有錢不讓說,家裏有漂亮女兒還不讓說嗎!

在媽媽的宣傳下,整個單位都知道她的女兒是大學畢業生,每天早上到單位來打掃衛生。

安夏就這麽獲得了「踏實肯幹、勤勞認真」的榮譽頭銜。

那個年頭,單位裏的事都沒什麽秘密,領導們開個會,一散會,全單位就都能知道。

媽媽跟安夏說:“廠裏打算搞信息化,你懂電腦,要抓住這個機會。”

“啊?什麽信息化?”安夏一臉懵逼,她所知道的信息化,是指的網絡信息化,安全依托於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

據她所知,1994年4月20日,中國正式接入I,才算進入互聯網時代。

現在一個紡織廠要搞信息化?

開什麽玩笑?

媽媽擺擺手:“我也不知道。”

什麽都不知道還怎麽抓住機會?

第二天,廠裏貼出告示:

為了提高本廠的信息化進程,經廠委領導決定,將安排學習小組前往深市學習先進的計算機技術……

如有意者,請在X月X日前至組織部報名。

所謂學習,就是廠子包吃包喝,工資照發,還有額外的出差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