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牽連的人少,事就好辦……(第2/3頁)

同時,楊記者的第一篇報道也被發了出來,沒有引起太大的重視。

第二篇報道也緊跟著發了出來,這一篇報道在報紙上刊登的時候,依舊沒有引起重視。

但是,當它被傳到網上的時候,報道就變得怪裏怪氣的:

《深夜,教授秘密把我叫到實驗室,說要給我一個機會……》

機會就是磨掉MOTO的標志。

《道貌岸然的教授用金錢讓我屈服》

屈服就是磨掉MOTO的標志。

《那一夜,我在金錢面前脫下了外衣》

外衣指代的是道德。

這種帶著強烈暗示的標題效果拔群,不管對芯片感興趣不感興趣,統統第一時間打開貼子,細細觀看,並當個樂子轉發給自己的朋友,看著他們面對標題和內容巨大的差異,發出的那一聲「臥槽」取樂。

讀者的群體大了,終於有人注意到文章的內容,這是明目張膽的學術造假啊。

此時要刪,已經來不及,該知道的人都已經知道了。

幾個部門組織了聯合調查組,要對中芯一號到底是不是騙局展開調查。

楊記者的第三篇報道,她計劃采訪審核組的專家。

因為實物與文件的大小都不一致這種明顯漏洞,實在是說不過去,也是讀者在第二篇報道發出後,最好奇的事情。

她列了采訪大綱,先找安夏商量,問有什麽需要補充的。

安夏看了一眼,大綱內容過於實誠,幾乎可以算是咄咄逼人了,安夏告訴她:

“你拿這個大綱,他們甚至都不會同意接受采訪。你得把他們從這事裏摘出來……”

“怎麽摘?他們確實與這相關啊。”楊記者不理解。

“嗯,就是那種「皇上是被奸臣蒙蔽的,只要來個清官,把奸臣殺了就好」的思維,還是說你覺得就憑這些報道,能把皇上也推翻了?”

楊記者當然沒覺得自己有這麽大的能量,能揭露造假,不要讓科研經費浪費,已經算大功一件。

她修改了采訪提綱,幾位級別最高的專家依舊沒有接受采訪,說有事。

其他幾位相關專家都痛快地同意采訪,他們急於把自己與這事甩脫幹系。

在調查中,他們說中芯的文件有厚厚幾大本,加在一起有幾千頁,他們根本就沒有時間一頁一頁的翻看,主要看的是成品和最後展現的效果。

成品,打磨的很好,一點都不看出來MOTO的痕跡。

展現的效果,也很好,要是MOTO不行,也找不到幾家行的了。

總之,首先罵陳教授利用了他們的信任,其次罵審核制度過於繁瑣復雜,都是流程的錯,他們只是有那麽一點點失察之罪。

墻倒眾人推,當有那麽幾個專家說話之後,其他人也跟著一擁而上。

就連實驗室裏的實習生都站出來說他們並不像新聞裏展現的那樣,天天很忙,每個月只有在約定好的采訪日,他們才會出現,坐在桌前,表現出很忙的樣子。

「未知空間」裏,也有人扒出了陳教授盜取摩托羅拉源代碼的全過程。

令人意外的是,陳教授並不是因為盜源代碼沒盜全而導致芯片造不出來,而是他盜的是需要授權的源代碼,沒有授權,程序就完全無法使用,他又不會解鎖,盜了也白盜。

所以,其實摩托羅拉早就聽說了這邊的事,卻只處理了那個幫陳教授偷偷下載源代碼的人,其他方面一直沒有什麽動靜。

如果陳教授敢成批量的打磨芯片,換成自己的名字拿出去賣,摩托羅拉才會出手。

這也是為什麽安夏要買芯片,陳教授推三阻四不願意的原因。

此時,正值學校放寒假,但春節還沒有開始的階段,俗稱:都閑著蛋疼。

有閑著無聊的學生,把整件事情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賬目、合同、皮包公司的所有信息、摩托羅拉公司處理員工的通知……一系列的證據擺在眼前。

做成了易懂的簡化版供人圍觀。

大多數人不懂芯片技術,他們懂上億的科研經費被一個姓陳的人吞了。

還有人扒出媒體為什麽集體噤聲,只有一家報紙敢登。

有人獨吞了錢,還手眼通天讓媒體閉嘴。

這可太刺激了,討論的內容也越來越邪門,大家的腦洞越開越大。

短短幾天,陳教授已經被傳成了蜥蜴人,並且是ꁘꁘ的大長老,意圖統治世界。

安夏:“太能扯了……科幻世界沒你們不行。”

現在卷進去的人還不多,且此前的楊記者報道已經留了足夠的面子和解釋空間。

對陳教授欺騙項目經費,有關部門立案調查,比起只有學校輕描淡寫的開除公職,追回經費,至少應該會有一個更合適的結局。

陳教授這邊立的四十多個項,有的還在審批流程中,現在忽然之間,說沒就沒了,這事就很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