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什麽眼睛是雪亮的,不……(第2/4頁)

到回答的時候就好多了,在問到一些別人做的東西時,她也會把主要負責的人拉過來,讓他回答。

所有的匯報做完,評審開始對所有參與測試的人進行打分。

以英語為母語的評審那裏,那兩個印度人的分還挺高。

評審還需要一段時間,安夏忍不住找那四個華裔候選人打聽這次到底是什麽情況,明明他們做得比較多,為什麽讓印度人上來講解。

華裔女生中文名叫雲珍,她講述了整個合作的過程:

組裏認領了任務之後,就開始分組做,印度人也認了一部分。但是做得非常慢,在需要一起討論的時候,他們總是因為各種理由遲到,最後才加入。

眼看著要交不上了,他們四個華裔只得把那兩個印度人應該做的工作趕出來。

最後統籌的事情由她負責,統好了稿子,他們聽說這次的評審裏有好幾個說英語的高級技術顧問,覺得他們才是整個項目通過的重點,必須打動他們。

這四個華裔都不是從小生活在美國的,對英語……或者說對自己都不夠自信。

七八十年代的生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謙虛」「團結」「槍打出頭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總之,就是絕對不要特別優秀,絕對不要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優秀,反正……是金子總會發光,酒香不怕巷子深,XX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他們犯難的時候,印度裔的合作者站出來,表示願意接下這個重擔。

於是,四個華裔就這麽高高興興的把功勞拱手相讓。

安夏問道:“那他們在講的時候,只提他們的功勞,沒說什麽,你們是什麽心情?”

片刻的沉默之後,一個人說:“我們在注釋裏有用中文寫,這個……表達的已經很明顯了吧,您不是就看見了嗎?”

安夏一口氣差點沒上來:“我看見,是因為我故意去翻的,別人根本看都沒看。你們為什麽要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在別人的眼睛是不是雪亮的、別人的良心上面?”

四人又無言以對。

安夏嘆了口氣,也對,民國時,能力強又能說會道的留學生是什麽人啊,那是第一批留法勤工儉學生,回來那是什麽成就,那是能讓人願意以性命相托,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他們幹革命的超級大佬。

在現代,特別有能力又有想法的人,則一般會「不受這鳥氣,自己當皇帝」,轉頭選擇自己創業當老板。

其余的大多數人在傳統風格的規訓下,都是覺得只要埋頭做好眼前的事就好,被冤枉被誤會也沒關系,不爭不搶,自會有青天大老爺下降,或是皇帝微服私訪,來救他們於水火之中的。

於是不久之後,在矽谷的許多大公司裏,特別能逼逼,也喜歡抱團的印度人成了高管。

以前安夏就聽說過這種事,這次讓她看見活的了。

安夏頓了頓,問道:“你們可以把這次合作中,誰具體負責了哪些發給我嗎?”

“可以可以。”

安夏收到他們的文件之後,發現印度人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在擇定項目方向,以及考慮落地操作的包裝時,主要是他們做的。

必須得承認,他們的商業眼光和溝通技巧是強大的。

而且也真的懂技術,不然根本就無法通過前期的筆試題篩選。

王嬌嬌和陳嘉兩人全程陪在安夏身邊,也跟著聽完了全程。

安夏問:“你們覺得這兩個印度人怎麽樣?”

陳嘉就事論事:“搶別人的功勞,這種人在我們公司,可能會引起麻煩。”

紫金科技裏的普羅大眾是內斂的,但是能在事業部當組長、主管及以上的人,都不是凡人。

因為他們稍微讓一步,可能就被其他組給白嫖了,或者是被硬塞了不想幹的工作。

要是這兩個印度人的本性就愛搶功,將來不管進哪個組,都會造成諸多矛盾。

王嬌嬌的想法則與安夏相似,有才,但得想好怎麽用他們。

安夏決定了,如果他們願意來,就讓他們走管理秩列,而不是技術序列,要鬥,就跟勢均力敵的人鬥,別欺負不愛說話的程序員。

最終的名單公布,OFFER發出,創意實驗室正式定名為「盤古計劃」,安夏希望這個實驗室裏,能產生有著開天辟地意義的產品或技術。

這個實驗室裏的績效考核也不像其他部門,按銷售額或是做出多少產品來考核,而是「想做什麽」「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做了什麽」,「如果沒有成功,原因是什麽」。

不以結果為導向,而是以過程為導向。

在後世,這個不叫KPI,而叫OKR。

同樣是安夏很煩的東西……但就像高考一樣,煩歸煩,已經是比較合理的考核方法了。

盤古實驗室的管理扁平,直屬在技術總監名下,有想法的人可以隨時提出,他們可以自由組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