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2/4頁)

但頃刻間,他對眼前的景象產生了強烈的質疑,就像閃戎所說的那樣,一切只是大世界套小世界的重重嵌疊?——我的世界是真實的嗎?或者說我現在也僅僅存在於一個故事裏?!

他馬上搖搖頭,將這個恐怖的念頭從腦海中驅逐出去。

他注意到,回到現實之後,這枚水晶吊墜不曾在現實中發過光,自己也不知道人生的下一步發展,所以……當下大抵是真實的。

這是一枚可以介入思想的裝置。

遙光拿著水晶,對著車窗外投入的燈光端詳裏面的那縷輕煙。他意識到水晶的力量所介入的,是他的思想、他虛構出的體驗,而不是小說本身。畢竟“書”或者說“故事”,僅是思想世界的延伸,是想法的記錄。

所以它應當和自己的腦電波有著某種聯系,這究竟是什麽?

遙光想起自己得到它的經過,許多細節已經記不清了,那是在他八歲?九歲的暑假?外婆家在鄉下,他拿著手電筒與朋友們去山裏探險,找到了一個地下溶洞,溶洞很深,底部還有積水。

遙光記得當時的景象——黑色積水覆蓋著奇怪的機器,有傳言那座山中是抗戰時期的生物試驗所,也許留下了某些沒有帶走的東西?

他的膽子一向很大,他從一個看上去像方塊立面的金屬物上,取走了這枚插在正中央的六棱柱水晶。

現在想起來,那是什麽思想實驗基地?不……遙光覺得自己的腦洞不妨開得更大一點,人類能做出這種東西?搞不好是什麽外星文明遺物?這是最為合理的解釋,以人類在抗戰時期的科學水平,根本不可能做出這種東西。

如果它是個非常復雜的、需要能源的、陳舊的電子或機械產品,那麽遙光也許會懷疑這是人造物,然而它顯得太自然了:一縷奇怪的煙霧,用水晶封裝,這種簡單得毫無痕跡感的裝置,沒有連接線也沒有啟動按鈕,絕不可能是人類做出來的。

後來,隨著集體動遷,那一帶方圓近百裏全部成為了水庫底下的世界,當初的山谷成為巨大的蓄水池,外婆也早已去世,他就算想找,也找不到當年的地方了。

我要不要把這東西拿去中科院,讓他們分析?

車到站了,遙光背著他的挎包下車,慢慢地走回家去。問題隨之而來,這種奇特的、高度懷疑是外星文明的產物,交給科學家們研究是最合適的,但這會引發更多的麻煩,他勢必去進行一連串的解釋。

而且怎麽證明它的奇特作用呢?這枚水晶目前只作用於遙光自己的大腦,於是提交水晶時,遙光也必須交出自己以供研究與演示……告訴他們自己在寫書,然後水晶能讓他穿越到書裏的世界去?

瘋了!研究員一定會覺得他有病吧!畢竟在外界的觀察下,他只是坐在電腦前,短短幾秒,甚至不到一秒就完成了在書中世界裏長篇累牘的大冒險,卻對現實世界根本不產生任何影響,甚至全過程還不可觀測!

遙光想到這裏,馬上打消了研究水晶的所有念頭,因為它根本無法被研究。

那麽問題來了,除了我,其他人也能使用水晶?遙光進入單元樓,下意識地轉頭看,仿佛生怕黑暗裏突然冒出一個人,奪走他的飾品。

這是一個深邃又復雜的命題,對於遙光而言,它也許是無價之寶,然而它既然對現實裏起不到作用,也就不具備任何價值。

頂多只是讓他沉迷虛構,逃避現實的慰藉罷了。

遙光回到家,松了口氣,打開電腦,看著屏幕上“龍劍錄”的名字,再一次回想起仿佛前世的種種過往,他在文档上往前翻,找到了描述閃戎的內容。

片刻後,他果斷關掉這文档,打開之前末日那本小說,刪去“全文完”。

初稿文档是他最初寫成的故事,他想做個簡單的實驗。

世界之樹被毀去後,大地迎來了新生,龍劍錄帶著先知的遺體,回到聖堂,並孤獨地度過了余生……

【一年之後,寂靜的聖堂中,龍劍錄依舊像平時一樣,於清晨離開臥室,來到了餐廳,但就在這一天,他看見了聖堂前站著一名青年男子,他轉過身……】

遙光寫到這裏,一時竟猶豫起來,故事已經結局,再一次成功進去的話,需要滿足什麽條件才能離開?萬一出不來了怎麽辦?

現世令他厭倦,反而這些被虛構出的世界,更讓他心生向往。

他的大腦中一片空白,就像自我催眠般下了決定,敲下接下來的一行字:

【……他的脖頸上,依舊戴著光芒閃爍的六角水晶吊墜。】

遙光閉上雙眼,三秒後——

什麽都沒有發生。

沒有白光,沒有穿越刹那的感受,他再睜開眼,自己還在老房子裏。

遙光沉默片刻,刪掉,換了文字表達,再試一次,還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