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2/2頁)

尤其是裕州和松州江南等區域,光是刺史官職的就有五位,更遑論其他低品階的官吏們了。

動靜不可謂不大。

即便韓徹手中掌握著切實的證據,在朝堂上還是引起了一波不小的反彈。

在實施反彈時,對方也知曉韓徹如今對各地方州郡的掌控程度,所以並沒有去替那些犯事的官吏開罪,而是從其他方面來求情。

這些官員們在一邊替那些犯事官員跟皇帝求情時,一邊還沒少上眼藥,表示韓徹如今掌控著這麽大的權力,此事焉知不是他排除異己,鞏固自己威信的手段?

於是有些官員就還言道,讓皇帝將韓徹手裏的權力盡早收回來一些,不然這事一旦全數按照韓徹去辦理的話,只怕將來不管是各地方州郡也好,還是京城和北直隸等地方也好,所有的官員都會畏懼韓徹,多過畏懼朝廷了!

這些言論不可謂不嚴重,照理來說,作為君王也是很難不受到影響的。

而大家之所以敢這麽做,說到底也是因為韓徹的官職雖然做的很大,但實際上在這朝堂真沒什麽盟友和助力。

皇帝和皇後所表露出來的一直都是更有意長子繼承皇位的,使得肅王李澤平日裏都需要多注意些,更別說他們如今還是這種姻親關系。一旦李澤替韓徹說話,那正好給了他們機會,可以往太子之位的爭鬥上去做引導。

結果這些大臣怎麽也沒想到的是,不管他們怎麽引導或是上眼藥,皇帝在這事上的態度都表現出來的是堅定的站在韓徹那邊。

更甚至是還有一些權貴,這一次居然也站到了韓徹那邊。

其實這些權貴現在也是頗有些有苦難言,他們之前去找韓徹替自家子嗣求官。這就導致這次各州郡地方官吏的任職情況考察,有很大一部分數據還都是經過自家子嗣的審批。

時下以京官為榮,這些權貴還又都是門第極為顯貴的那一波。於是他們的子嗣從一出生起,就占據到了這個社會的頂層。

韓徹在新部門的運轉上,也一直都是秉持著讓下面的輔佐官和小吏去辦事,讓這些權貴們的子嗣占據著高位,拿著高俸祿,卻只做簡單的審查。

這些輔佐官和小吏不少都是韓徹精心選拔出來的,他們有能力也很聽任命去辦事。

在他們呈交到京城來的報表上,大多也都只是各地的物價的高低等情況。坐著高位置的那些人也都習慣了世人對自己的討好和奉承,韓徹在這之前更未曾透露過一星半點,所以誰也沒想到這也會是證據的一部分,還是很重要的證據。

直到這次的朝會上,韓徹突然搞這麽一出動作,大家方才意識到了不對勁。可事已至此,這些權貴們總不能不護著自家的子嗣吧?

於是漸漸的,那些反彈過的朝臣們內心也開始惶惶不安起來……

最終,朝廷對於這批犯事的地方官員進行了懲治,再重新選派了新的官員去赴任。

而被選派去接任的官員們,自是不用說,也幾乎全都是韓徹一早就通過手中所掌控的信息,精心挑選過的。

對於韓徹的這又一番大動作,使得大家既對他產生了深深的畏懼和忌憚,也產生了很大的不滿:“如此,往後咱們便只能萬事都聽從他韓徹不成?”

“慌什麽!陛下是不可能對他一直這麽信重下去的!”

在一些人看來,這次他們之所以頒不倒韓徹,一來是因為事發過於突然。在這之前,韓徹還偽裝得特別好,讓朝堂上下一度都覺得他太過會做人辦事,有人還因此曾彈劾過韓徹玩弄權術,結黨營私。

二來,韓徹這次掌握的證據太過確鑿。

要知道在過去,朝廷除了京城和北直隸之外,對其他州郡的掌控一直都存在嚴重的不足。這就也使得,全國各地的地方官吏幾乎都存在著貪汙和不作為等任職情況。

就拿韓徹這次的嚴懲,他還只能抓取一些情節特別嚴重的來做警醒。

三來,眼下皇帝又還正是需要重用韓徹的時候,所以才能這麽容忍他。

不過凡事都容易盛極必衰,韓徹已經被架在這麽高的位置上,又因此引起了這麽多官員對他的怨恨,只怕要不了幾年就會迎來反噬。而他們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大家都收斂些,別再讓韓徹抓到什麽把柄。

結果讓大家更沒想到的是,韓徹根本一點都不懂得什麽叫做見好就收。

就在這事平息才剛一個來月,韓徹又在一日的大朝會上,站出來跟皇帝提議道,他想要進行鹽政改革。

也是直到這一刻,大家方才意識到,韓徹之前的那一番操作,都不過是為著鹽政改革所進行的先期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