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2/2頁)

可卻無一人像韓徹這般,往茶葉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上去發展。

對方聽聞此言,沉默不語。

這茶葉何止是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若真按照韓徹所提議的去實施的話,那麽茶葉在政治上的作用更不容小覷。

對於朝臣們私底下到底是如何去議論的,韓徹根本就沒去在意。實在是他現在也抽不出時間和精力,去管這些事情了。

韓徹大半的精力,也全都放在了茶馬互市的第一次開展上。

不多久,朝廷對茶葉銷售邊境進行了嚴格的管控,任何商人都不允許私自將茶葉再銷售出邊境。

剛開始實施這項舉措的時候,其實朝中一些臣子還是有些許擔憂在的。這並非是說榷茶相關的政策不行,只是認為就算要開展,也大可放緩些來。

有一大臣還言道,或可先由朝廷派遣官員,與西北邊境區域的一些對茶葉需求量特別大的部落或藩國提出要求互市。

韓徹卻道:“此事勿要擔憂,在這之前我已做過不少籌備……據我所知,如今不少夷人對茶的需求已到一日不可無茶的程度,咱們大可等他們主動來求互市。”

還是那句話,這世上越是免費的東西,往往都是越貴的。

就像韓徹去年讓那些商人給那些外藩或胡人,大批量免費贈送茶葉,不僅僅是在宣傳推廣茶葉,也是為了讓那些外藩或胡人,能更深刻的感知到飲用茶葉的好處。

同時,韓徹也借助茶葉在外貿交易中所能帶來的重利,讓那些商行再度很好的發揮出他們追求利益的本性,大批量的運輸茶葉去跟那些外藩或胡人交易。

如此實施一段時間後,那些外藩或胡人知曉了飲用茶葉對他們身體的好處,也就再也離不開茶葉了。而那些商人也見識到了茶葉的重利,也不舍得放棄這門營生。

這時候,朝廷突然實施榷茶等一系列相關制度,就不怕那些外藩或胡人不受制,更不用去費心交易上的事情。

所以朝堂上的眾人這會在聽完韓徹所謂的籌備後,也俱都沉默了下來。

他們早該知曉的,韓徹這人心機之深,遠非常人所能及。似這等國家大事,他又焉能不做事前籌備。

不過不得不說,韓徹只要不把這份深沉的心機用到他們身上,而是用在那些外藩或胡人身上時,倒也沒了往常那般讓人心生忌憚,反倒這會心裏還莫名生出幾分暗爽來。

然後這政令一實施下來,那些外藩或胡人剛開始是有些生氣的。可生氣歸生氣,上到貴族階層,下到平民百姓,但凡是飲用過茶葉的人,現在全都已經離不開茶葉了啊!

哪怕像一些草原部落,還是最近這幾個月才算正式全民開始飲用起茶葉的。但這並不等於說,他們之前的身體就沒問題。

他們此刻的反應還是最為強烈的,因為這就好比一群病人,本來是病習慣了,結果來了一個醫生,給他們開了良藥,讓他們的身體終於能舒坦起來的時候,又突然不肯再賣給他們藥了。

你說去搶吧,實力不夠。再者這並不是說短時間就能解決的事,像這些外藩或胡人對茶葉的需求是只要人活著,就根本不可能離得開。

於是,有那些本來雙方就相交得算是不錯的遊牧民族的首領,這時候就主動給朝廷請求互市。朝廷這邊可不就正等著他們的到來,便立即答應了下來。

然後朝廷更是很快就派遣了使臣過去,跟他們進行了互市相關的和談。

和談最終的明細為,這些遊牧民族主要以馬來跟朝廷交易茶葉,至於具體的交易明細,雙方采取的是“隨市增減,例價不定”的原則。(1)

比如現階段,屬於遊牧民族的馬源充足,茶葉貨源還在初步發展中,朝廷便以四十斤茶葉,換一匹上等馬。若對方只能交易出中等馬或下等馬,也將依每一等級減去十斤茶葉。之後若是對方馬源不足,或茶葉產量大增,再根據當年的市價,重新商談具體交易。

也隨著這一次的茶馬互市談完,很快其他的蕃國或遊牧民族在知曉這事後,也先後對朝廷主動請求起互市來。

不多久後,朝廷便開始在初步擬定的六大主要產茶區設置了買賣茶相關的機構,並對茶葉正式實施起禁榷制度,以及設置買賣茶葉的場所。

也如王七郎所猜測的一樣,朝廷並沒有全面禁止商人銷售茶葉,所以便實施起了腹引、邊引、土引三種榷茶方法。

其中腹引裏的腹有內裏的意思,也就是限制銷售在國內。

土引裏的土是根據土司而來的,意思是專門銷售土司領地區域。

至於邊引,顧名思義,就是專門銷售邊疆區域。

注1:參考了宋代的茶馬互市交易裏的茶馬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