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4/5頁)

三月中旬,翊坤宮的郭絡羅氏產下一女,康熙賞了東西,並且給郭絡羅氏進了位份,升為貴人。

聽到結果後,郭絡羅氏直接眼淚汪汪,不顧宮人的賀喜,直接埋著被子哭了。

烏雅氏在門口看到這一幕,面上擔憂,心中開心,旁人不知道,她可是能猜出郭絡羅氏的心思。

不就是傷心生了一個格格,恐怕在她心裏,自己若是生了一個阿哥,肯定就能和宜嬪一樣晉升為嬪位了。

畢竟兩人是親姐妹,同為郭絡羅氏一脈,可惜就不知道宮中有沒有先例,姐妹能不能共同成為嬪位。

不過太宗時,太皇太後和宸妃是親姐妹,二人同為妃,現在應該可以,就不知道郭絡羅氏能不能爭過宜嬪了。

四月中旬,路易十四的使節能進京,由莫爾根帶路。

來東方的使臣大多讀過馬可波羅的傳記,所以在來之前,已經在不停地在想馬可波羅傳記中描述的華夏有多麽美好,想著富麗堂皇的房屋,精致典雅的各種瓷器、甚至連腳踩的磚塊都是金磚。

然後先是福建港口的破舊潑了他們一盆冷水,接著就是當地窮困的環境讓他們懷疑人生。

不是說這裏是富饒之地嗎?

怎麽那麽多人衣不蔽體,面黃肌瘦,枯瘦如柴,風一吹仿佛就能倒了,而且毒蟲那麽多,許多人直接被當地的蚊子給幹倒了,生了好大一場病,他們沒想到海上的風浪沒有將他們擊垮,到了目的地,居然快被蚊子給吸倒了。

許多人懷疑他們是來到了大清嗎?莫爾根不會將他們這群人賣了吧。

這種事在海上也是司空見慣,就算是國王,也會受到欺騙,那些海上的人只認錢,不認人。

莫爾根解釋,福建距離京城偏遠,過往都是流放之地,而且這裏前段時間還在打仗,當地百姓是被上任統治者給折磨的。

威廉雖然心中懷疑,也不敢對莫爾根太過放肆,他們雖然是路易十四的使臣,但是這裏和法國隔著茫茫大海,比起對路易十四陛下的忠誠,他更擔心的是自己的性命。

還好雖然這裏看起來比較窮,但是當地的官員對待他們十分熱情,招待他們都是山珍海味。

原先以為只需要等個兩三個月,就能見到傳說中清廷的皇帝,誰知道在福建一直待了快一年半,終於接到通知,說皇帝陛下允許他們去覲見了。

之所以拖這麽久,雖然陪同的官員沒有解釋,但是威廉等人也了解了一些,據說他們到來的當年,京城就發生了大地震,將一切都夷為平地,還好皇帝沒事。

在當時,肯定不會接受他們的覲見,現在去京城,法國使臣已經不做太多期待。

莫爾根也不提醒他們,等到他們見到地震後重建的京城,下巴會驚掉的。

莫爾根等人按照吩咐從豐台區進入京城,跟著一起入城的,還有路易十四送給康熙的禮物,以及莫爾根的船隊在海上的戰利品和一箱箱財富,這些東西存放了一年半,終於能重見天日。

莫爾根帶著手下騎著高頭大馬,道路兩邊擠滿了看熱鬧的百姓,大家對於馬車上金發碧眼、眼窩深陷的西洋人已經不怎麽稀奇了,反而對著隊伍裏的珊瑚、大堆的珍珠、銀塊驚嘆不已,沒想到出海那麽賺錢。

……

“咦!這麽多錢!我一輩子都花不完啊!”

“當然了,那些出海的人不知道賺了多少,咱們這裏三文錢的杯子賣到海外,一倒手就是二兩銀子,你說賺不賺錢!”

“那群西洋人那麽有錢嗎?”

“屁!不是西洋人有錢,是他們那裏沒有咱們這裏的東西,物以稀為貴知道嗎?”

“對啊!比如那些西洋人的落地鐘,咱們也稀奇啊!不過聽說好像官府也能制作出落地鐘了。”

“嘖!這麽說,與其幹一輩子,不如出海了。”

“出海?首先你要有船,而且我聽說,這群西洋人在萬裏之外,而且在海上,經常有殺人越貨,這些錢也可以說是賣命錢啊!”

“也不需要去海外,海裏的一些東西可貴了,如果能下海也不錯。”

……

莫爾根聽著周圍人議論,滿意地點點頭,只有讓百姓、朝廷看到出海有利益,才能讓港口、水師發展起來,他可是對“福建總督”的位置眼饞的不行,不知道十年後,能不能上位。

威廉等人看著周圍高大的房屋,還有整潔的地面,周圍百姓的精神面貌,是瞠目結舌。

這不會是清廷的官府為了他們專門搭建的房屋,沿途這些人都是他們請的演員吧。因為和福建見到的情景,實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豐台區距離紫禁城足有三四十裏遠,從城外到達紫禁城午門,莫爾根帶著隊伍招搖逛市了差不多一個時辰。

這麽遠的距離,也讓威廉打消了之前的“清廷故意造假”的念頭,因為隨著距離紫禁城越近,他看到的景象越是繁華。